解放軍航母山東艦前日由東海經台灣海峽駛往南海,引起台灣方面高度警惕,並派遣船艦飛機全程跟蹤監視。這當然並非解放軍航母首次穿越台海的舉動,然而在近月來兩岸角力加劇,解放軍海空軍在台灣周邊海空域活動頻繁;加之美國在大選後因特朗普的拒不認輸而內耗加劇,政權移交的情況仍未徹底明朗,導致白宮陷入半空轉狀態;在這多重因素之下,網上不少言論皆認為這是解放軍攻台的「上佳時機」,因此台海一有甚麼風吹草動,便會觸及不少人的敏感神經。台灣方面對解放軍動向嚴陣以待,自然也是合理和必須的反應。
不過,雖然美國的政權移交鬧劇很可能要到明年1月中,拜登宣誓就任才會正式落幕,卻不代表由現在到新政府上台前,美軍對亞太特別是台海局勢的發展會失去反應能力。縱然特朗普沒有權力像他的前國安顧問弗林所言,出兵強制關鍵州「重新投票」,但要隨時調動美國艦隊在台海周邊警戒,仍是他直到下台前說一句就能做到的事。雖然特朗普連在應對美國疫情的危機處理上也近乎「罷工」,但美國畢竟不是「一尊之邦」,不是凡事都要等最高領導「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事實上,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官員的注意力從未因大選亂局而離開亞太,日前美國對中共的新一波制裁行動及美艦穿越台海的舉動便是明證。更何況特朗普目下只剩「抗中牌」,台海出現危機的話並不至於會全無反應。因此,所謂解放軍攻台「上佳時機」的「美軍空檔期」實際上並不存在。
數月前,筆者曾在拙文〈中美熱戰難有「突襲」〉中說過,解放軍若要進犯台灣,必然會先有大規模集結兵力船艦到東南沿海的大動作,而該等規模的行動不管解放軍如何掩飾偽裝,也很難逃過美台的偵察監視;所以若是解放軍有此類異動,必會給予美台雙方一定的反應時間。因此,解放軍想要在美軍毫無反應的情況下急攻台灣難以實現。解放軍若要確保攻台勝算,要麼是肯定美國不會出兵援台,要麼則軍力強大到美軍不敢甚至不能出兵援台。前者主動權不在中共之手,沒有把握猶如豪賭,何況在中美亞太對抗的局勢下幾無可能;而後者則是中共極力想創造的情況,但解放軍要在亞太軍力上全面壓倒美軍,則起碼還要十年以上的時間。在這兩個前提不能滿足其一的情況下,中共不太可能拿自己政權的生死作賭注貿然攻台。因此,對台灣而言,中共攻台仍只是一個中遠期的威脅,而非當下最逼切之事。
中共攻台仍然欠缺把握,但頻繁的艦機干擾卻有窮台、懾台之效。解放軍在台海周邊訓練,既有威嚇台灣的政治意味,也有讓士兵熟習台海環境、海況的實際作用。對台灣而言,解放軍艦機在周邊的頻繁活動也意味着己方的艦機要不斷出動攔截、跟蹤、監視,這對於裝備老化、維護不足而又欠缺完整獨立軍工體系支撐的台灣軍方來說無疑是一大負擔,台灣戰機事故頻發即是表徵之一。反觀解放軍大部份裝備均可自行生產及補給零件,不用打,光是讓台機「伴飛」就可白白消耗其使用壽命及零部件,已能令台灣頭痛不已。而台灣為了對威脅作出反應,則必須投放更多資源在國防之上,最終必然犧牲掉其他的社會資源。
若是兩岸陷入加速軍備競賽,經濟體量龐大而又實行專制的大陸將有壓倒性資源優勢,台灣庫房窮於應對,最終可能在武嚇和財困下出現社會不穩。中共攻台未至,窮台、懾台策略卻可以先行,如何應對走出此一困局,是台灣要仔細思量的當務之急。
林海
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