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銀為eDDA(電子扣賬直接授權)與滙豐大戰已經一段日子。若非翻查來龍去脈,差點錯過一單笑料。
滙豐不肯向虛銀減收eDDA收費(轉賬額的2%),虛銀發功向傳媒力spin滙豐不減價的惡果,包括增加虛銀的經營成本、有損客戶體驗、窒礙香港普及金融發展,最壞情況是虛銀只能踢走滙豐,客戶用不到eDDA,甚至要將成本轉嫁給客戶云云。
上述一堆buzzword不外乎建立一種對立關係:傳統對創新、高牆對雞蛋。虛銀扭計要減價的eDDA,簡單講就是讓虛銀客戶set好自動轉賬,定時定候從自己滙豐戶口轉落虛銀戶口。eDDA 並不如虛銀講到要生要死那樣重要。存款是銀行的bread and butter,虛銀高息吸存款,滙豐還拖收2%費用,增加對手成本,也算是文明的商業手段。有虛銀對傳媒講,如果有30萬用戶,每人轉1萬元,滙豐就袋6,000萬收費!但對自己搶走滙豐30億存款就隻字不提,好鬼老土!
橫睇掂睇,虛銀對eDDA的需求大過滙豐,它們提出滙豐不肯減價的惡果,正是滙豐樂見的善果!這其實哪門子的談判?如果虛銀不是儍的話,合理懷疑它們「恐嚇」的對象是金管局多過滙豐。
暫時觀察金管局未有陪虛銀癲,只是交畀銀公處理。最後滙豐推出分層收費0至2%不等,但虛銀不收貨,繼續spin。戰爭仍在進行中,不知金管局避得多久。回想當年金管局想借虛銀催谷傳統銀行進步,結果卻炮製出虛銀「病嬌」,識笑的話幾好笑。
戚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