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肺炎疫情反覆,學校動輒停課,教育界反思如何在正規課時與學習活動之間取得平衡。天水圍直資中學萬鈞伯裘書院於今年其中五周每日削減半天課時,改為增設跨科探究學習活動;新課程亦不設測驗,改為持續性評估。校長黃穎東指歷境式教學有助「釋放」教師設計教學活動等技能,達至教學相長。
伯裘書院兩年前引入加拿大學者富蘭(Michael Fullen)的深度學習教學法,透過學生親身經歷,鞏固學科知識同時培育「6Cs」共通能力,即協作(Collaboration)、溝通(Communication)、創造力(Creativity)、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品德(Character)及公民素養(Citizenship)。
為推行專題研習豐富學習經歷,該校重新分配課時,初中今年其中五周每日削半天課時,以配合中一至五跨年級、跨學科歷境式課程;另外刪除每年「兩測」只補留「兩考」,新課程不設測驗,採用持續性評估考核學習能力。
學生在首三周可自選感興趣的跨學科單元,涵蓋中英文、STEM、體藝、全人發展四大範疇;然後用一星期外出考察;由於屬跨年級合作活動,學生可按不同專長擔當導師角色。
除了選修單元之外,中一學生須必修哲學課。黃穎東解釋指,哲學課除了教批判性思維,也關於個人成長,諸如個人價值、朋輩的關係等亦很重要。
該校提供約20個各跨學科體驗課程,教學活動由教師設計而非「外判」,有英文科教師教導學生拉丁舞,包括舞蹈的淵源以及專有名詞等,從中加強學生英語會話能力;另有中文科教師熱愛「打機」,用VR(虛擬實境)技術設計有關孔子的遊戲,讓學生戴上「眼鏡」後化身「孔子弟子」學習文言文,冀透過各設計活動發揮教師的專長,令學生增加學習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