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份輪商停發被制裁中資股輪證

大部份輪商停發被制裁中資股輪證

【本報訊】美國月初將中海油(883)、中芯(981)等4間企業列入黑名單,窩輪發行商法興上周四公佈計劃發行中海油輪證,翌日急煞停,令有關輪證胎死腹中。傳聞有美資行要求美國客戶提早贖回有關期權,令輪商難以對沖風險。有消息人士透露,瑞通不願冒險,早於11月已停發至少10間公司的輪證。

美國客需提早贖回期權

美國禁止美國公司、個人及機構投資者等投資被制裁公司,直接及間接牽涉港股達33間,除中海油及中芯外,包括中移動(941)、聯通(762)、中電信(728)等大型企業。

禁令將於明年1月11日生效,但消息人士表示,港交所及證監會仍未曾就此作出指引,並要求輪商「寫包單」可以提供流通量。他續指,由於不能預期美國會否將行動進一步升級,瑞通亦不想冒險,只可以將新產品叫停。

不願具名的業界人士表示,市傳美資銀行已叫停美國客戶進行有關期權交易,尚未到期的期權更要提早贖回。當市面上期權供應減少,引伸波幅上升,對沖成本增加,令不少輪商卻步。

按上述33隻港股計,市面上共有至少430隻輪證,而中芯已佔146隻。該業界人士指,雖然大部份輪證的到期日於制裁生效後,但當投資條款不再貼市,投資風險變相增加,「相關股份期內跌咗唔少,場內的確冇咗好多貼價call,暫時仲有年期長啲嘅call,但過多一兩個月嗰啲產品就變得非常價外,年期又短。」

當產品供應少,已上市的輪證街貨量有機會增加,發行商維持窩輪價格在合理水平的能力亦會較低,市場上供求可能會令窩輪價格炒高,出現按盤價高於莊家報價,令投資者買貴貨之餘,輪商對沖成本亦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