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衞台灣,美國靠得住嗎?(長平)

保衞台灣,美國靠得住嗎?(長平)

我在上周的專欄中寫道,中共喉舌聲嘶力竭威脅台灣,是希望以最強硬的態度而不是尚未準備好的武力來阻止出現難堪局面。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台灣民進黨政府可以隨心所欲。自上世紀50年代的朝鮮戰爭以來,中共歷經幾代領導人都未能武力攻佔台灣,都不是因為台灣兵力雄厚,而是因為擔心美國出兵干預。迄今為止,中國的軍事實力完全不是美國的對手。那麼這種狀況會一直持續下去嗎?

首先,中美軍事實力對比正在發生改變。中國花大力氣建設海軍,投入資金甚至超過了美國。美國太平洋艦隊前情報局長范內爾接受媒體採訪說:「過去五年來,中國建造艦船的數量是美國的五倍。」他預測,到2030年,中國海軍將擁有550多艘艦船和潛艇,而美國海軍仍在為達到350-355艘的目標苦苦掙扎。

位於柏林的墨卡托中國問題研究所(Merics)2019年發佈的《中國的數字化崛起》(Chinas digitaler Aufstieg)指出,2018年,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利申請數量是美國的兩倍半。在軍事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俗稱量子密碼學領域,中國的投資是美國的十倍,至少為500億美元。

其次,這種變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美國會出賣台灣嗎?

1979年中美建交之後,美國與台灣斷交,撤離駐台美軍,以《台灣關係法》取代原有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對台的保護就從原有軍援調整為軍售,提供台灣防衞性武器;要求美國保持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力量,以防止對台灣的恐嚇和脅迫。但是,這並不是在台灣遭到襲擊時捍衞台灣的承諾。假如台灣遭到中國攻擊,美國是否出兵協防?美國歷任總統大多採取「戰略模糊」立場。這一立場保持了政策空間的彈性,讓中國不得不謹慎猜測。

當中國軍力可以叫板美國

但是,特朗普總統上台以後,打破慣例與台灣蔡英文總統通電話,近四年任期內對台軍售11次,金額達1,411億元,僅次於美國小布殊總統任內的2,100億元。2018年特朗普簽署《台灣旅行法》、2019年眾議院通過《台灣保證法》。有認為,美國對台灣戰略由模糊走向清晰。

事實上,在是否出兵協防台灣這一具體事項上,特朗普並沒給出清晰的答案。如果說有部份清晰的話,北京恐怕是滿意的—他曾表態認為新疆人權壓迫和香港民主運動是中國內部事務,前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揭露他將台灣比作筆尖,同時將中國比作整個辦公桌。

其他總統是否會出賣台灣呢?我們不妨來看看老布殊總統的一個選擇。2019年,有關六四的一批白宮文件解密,披露美國處理六四事件的內情。解密文件顯示,六四血腥屠殺發生以後,老布殊多次通過信件和電話希望與鄧小平取得聯繫,但都被拒絕。於是老布殊派遣他的國家安全顧問斯考克羅夫特和副國務卿伊格爾伯格秘密前往北京,直接與鄧小平進行接觸。

老布殊以為這是基於美國的長遠利益作出的「理智而謹慎的行動(a reasoned, careful action)」,事實上目光短淺,錯過了懲罰惡魔、箝制中共的良好機會。一場拉開蘇聯、東歐劇變及冷戰結束序幕的偉大民主運動,就這樣被「自由民主的燈塔」美國出賣了。

台灣是華人民主的典範,也是美國印太戰略中的安全樞紐,但是這並不能確保美國出兵捍衞台灣—尤其當中國的軍事實力大到可以向美國叫板,而美國領導人又認為「委曲求全」符合「務實外交」原則的時候。

10月,白宮安全顧問奧布萊恩在阿斯本安全論壇(Aspen Security Forum)上表示,中國目前或許還沒有做好入侵台灣的準備,但是中國海軍正不斷壯大,或許在10至15年間擁有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的能力。如果美國是靠不住的,那麼在這10至15年間,台灣應該怎樣自救?

長平

時事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