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南亞的少數族裔青少年在成長時期比較多參與板球,就算參與足球,也多在街場自學無師自通,目前幾名在港超落班的南亞少數族裔球員,成長期未有接受過正統訓練,必須加強訓練,以求追回成長期所失去的訓練時間。
波比、簡嘉亨及彭軍凡幾位港超年輕南亞兵有一個共通點,就是6至10歲時沒有接受過任何有系統訓練,基本上是升讀中學後才開始接觸足球,繼而開始踢校隊及街場,但能在街場立足,個人能力多少也有點保證。簡嘉亨及波比異口同聲表示初加入球會青年軍時相當吃力,因為太遲才接觸,現在才急起直追確有困難。彭軍凡表示自己13歲開始接觸足球,14歲才有首場學界比賽,技術上與同年紀接近,但與一直有接受訓練的球員,如太陽飛馬U18隊友胡晉銘比較是有明顯分別。他說:「自己很擔心技術上能否達到他們的水平,故除日常訓練,必須勤力自行加操。」
愉園主教練鮑家耀指由All Black教練介紹簡嘉亨到愉園,看過他試腳的表現,認為他有速度及技術,盤扭能力強,亦有膽識且是左腳球員,值得給予機會。鮑教練說:「簡嘉亨因未有接受過正式訓練,其合作性及傳球能力較差,另外,心理質素稍弱,訓練及比賽比較情緒化,這些需時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