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成立的時候,「紫荊黨」可說沒沒無聞,既沒有風光的成立大典,也沒有官商名人包括西環權貴致賀,連港版官媒、建制KOL也沒有捧場,存在感比甚麼「正義聯盟」、「愛港力」還要薄弱。半年過去,這個黨依舊沒有甚麼活動,所謂招攬25萬黨員仍屬紙上談兵,無甚動靜。據傳媒追訪,紫荊黨到現時為止仍沒有正式黨總部、秘書處或地區支部,只像「皮包公司」般掛單在某公司,可說徒具政黨之名。
偏偏這樣一個形同空殼公司的「政黨」成了近幾星期政圈焦點,泛民、建制中人、學者、政治評論人、網上KOL不約而同都在談這個政黨,分析它成立的微言大義。有的認為它是內地海歸「新香港人」的政治旗艦,用以跟不成材的建制派分庭抗禮甚或取而代之;有的指這是直屬中央的政治親兵,準備進入政府公營機構高層接班,以實踐「留島不留人」(即以「新香港人」取代舊港人治港)的大戰略。當然也有人覺得紫荊黨幾位創黨成員在親中陣營品位不高,只有一人能攀上前特首董建華等搞的「香港再出發大聯盟」這個超級統戰組織,成立後又沒有得到中央駐港大員的「關愛眼神」,是龍是蛇難免啟人疑竇,甚至被懷疑是在借政治亂局搶位。
從牌面看,紫荊黨的確有點泡沫意味。主席李山及其他兩位創黨人在親中圈子及商界不過是二、三線人物,號召力有限,要承擔取代現有建制派成為治港主力的任務不免令人有「冇咁大個頭戴咁大頂帽」的疑惑。然而,此刻香港政治秩序、遊戲規則急劇轉變,對北京的忠誠度成為壓倒一切的任用或重用準則,能力已是其次,民意支持或認受性更是等而下之。在「要紅不要專」的新政治形勢下,像「紫荊黨」這樣有紅色背景又懂得中共政治潛規則的組織自然引人遐想,猜測它可能負有特別任務,甚至是讓數以十萬計中共地下黨員的冒上水面接管香港治權的「木馬」。
問題是香港始終是個複雜多元的國際化城市,可見的一段時間內仍然是內地跟國際社會交接的重要安全閥,國際專業、商業規則與規範不可能輕言改變,專業精英們也不可能被大規模取代,以免影響經濟、金融市場運作。從這個角度看,單憑一個在香港沒多少人脈關係,對整體經濟社會運作規則了解不多的組織要接管香港的管治權實在太離地,把香港這本難懂的書看得太簡單。即使北京真有意想讓這個「紫荊黨」擔大旗它也有心無力,還未計算原來建制派以至土共政團的強力反彈。
應該看到,傳統建制派包括土共政團雖然戰鬥力差劣又散沙一盤,有時還互相扯後腿,但說到維護自身的經濟、政治利益時他們可說毫不手軟,可以為了一個半個議席寸土必爭跟黨友反枱,更不要說被毫無政績的政治新人類把他們掃地出門。北京高層無疑強勢,但犯不着趕盡殺絕原來的支持力量另起爐灶,以免引起反彈事倍功半。
更重要的是,所謂「留島不留人」說易行難。儘管北京重手打壓泛民主派政治力量,把他們從議會中清除,並大有可能收緊入閘選舉門檻,希望長期削弱泛民及抗爭組織的政治支持。但任何政治體制、政權都需要市民的認受與支持,當權者再強勢也不能置多數市民的意願不顧,特別像香港這樣仍需面向國際、仍需維持一定自主活動空間的社會,民意認受仍然不可或缺。「紫荊黨」以至其他「新香港人」政團根本不了解香港或港人,更不要說爭取到多數市民支持,他們怎麼能成為治港主力,全面掌權呢?
盧峯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