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馬波比500蚊車馬費捱起

飛馬波比500蚊車馬費捱起

今年踏足職業的波比(Bobby),在學界時代偶然認識到當年效力流浪、英文名同樣是Bobby的郭子堦,經他介紹加入流浪青年軍,每個月獲500元車馬費開展其職業生涯。

22歲的波比在香港出生,三歲隨家人返回祖家印度,到12歲隨家人回流,在香港接受中學教育,中四始接觸足球。他說:「沒有人教,學校教練只教怎樣將皮球踢出場外。有次校隊比賽賽後認識了同樣叫Bobby、當時效力流浪的郭子堦,從他口中知道香港有職業足球,跟他到流浪踢兩年青年軍,之後獲選入U18,但因未有護照未能入隊。今年領取香港護照,去年踢甲組,今季獲介紹轉會飛馬。」

波比坦言,初踢流浪青年軍面對不少問題,包括與隊友相處。他說:「可能因為不同民族,比較難溝通,今季轉到飛馬情況好得多,隊友友善,主動教我,他們知道我會一點廣東話,隊友溝通多數用廣東話,我覺得比較容易消除隔膜,就算我講得不好也沒所謂,大家笑一笑,這樣可以展開溝通。」

在香港當職業運動員從來不容易,波比坦言決定棄閃避球投入足球,家人並不太支持,但看到他發展足球的決心,便有所轉變。他說:「初踢流浪,每月只有500元車馬費,但我覺得堅持會有好的發展,當時流浪有些好隊友不斷鼓勵我將來有機會去到職業,便可賺錢。現在家人要我認真百分百投入,不要浪費時間。」

提及為何中文名叫波比時,只看得懂簡單中文的他透露,中學時期本有個中文名,但自己不太喜歡,故根據英文名字Bobby,覺得這個名字頗有趣,之後問朋友可否用「波比」作為身份證的中文名字,獲悉可以,便在換身份證時選用此為中文名。

■波比(左)與彭軍凡(右)同樣原籍印度。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