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問責法生效 美收緊中概股水喉

外商問責法生效 美收緊中概股水喉

【本報訊】被視為中概股剋星的《外國公司問責法》,上周五獲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法案正式生效,將增加中概股獲得或保留美股上市地位的難度。有統計顯示,中概股年初至今已從美股集資117億美元(約907億港元),是2014年阿里巴巴(9988)赴美上市後最高一年,意味中概股的融資大水喉被收緊。

美股融資功能吸引中資企業,即使中美關係惡劣,又有武漢肺炎疫情,今年仍有30間中資企業湧到美股集資;按Renaissance Capital統計,中概股今年在美集資117億美元,創六年新高,其中有陸金所、貝殼找房、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等。

發改委公佈外商審查辦法

特朗普對中概股採強硬態度,有關法案亦獲參眾兩院支持;問責法生效後,中概股若再以「國家機密」為由拒向監管機構呈交審計底稿,兼連續三年未能通過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審計要求,將可被除牌。

另一邊廂中國亦有動作,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昨晚共同公佈《外商投資安全審查辦法》,明確國家建立外商投資安全審查制度,對影響或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外商投資進行安全審查,當中第21條提到,香港、澳門、台灣投資者到中國投資時,會影響或可能影響國家安全的,也參照這項辦法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