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吃梨,潤肺清心。喜歡梨,與孔融無關,純喜那陣獨特的香與甜。古稱梨為「蜜父」,百果之宗也。
近年大愛此物曰:Le Lectier,日本稱為「夢幻の洋梨」。顧名思義,你大概已猜到了其東、西洋合歡的身世。
1903年,Le Lectier從法國Orléans流傳到日本新潟縣,當地人一試愛上,視為絕品,便悉心研習栽培之道。由於種植實在困難,收割後又需再花40日進行「追熟」(是一般洋梨的兩倍),如此費工夫又花時間,是以產量稀少,一年又僅於11月尾至12月一個小窗口可解禁開售,故不易買到,在日本也只得新潟縣有售。
解禁開售期是農家們自發的QC約制,大家自律設定集體遵守,杜絕惡性競爭,防止有人為了搶先出貨做爛市,品質英名盡喪事大。這方面,法國和日本人對於農產品的要求和嚴格規定極其相似。
香港人愛吃又捨得吃,對高級日本水果長姣若渴,香港自然也有Le Lectier的芳蹤。
前世我應該幹過些好事,中學的小師妹和家人,原來專營批發日本高級蔬果食材,連果欄也要跟她們入貨,她又自認是我中學時的粉絲,自相認於面書,我的「生果命」便大吉大利了。跟她買水果,貨靚過人又新鮮過人,忍不住要义腰仰天長笑那種,見到有Le Lectier的名字,即買,吃過之後,大吼豈有此梨。
Le Lectier的蹤影,也真是芳的。它多汁、甜美,是很濃的天真甜,陣陣芳菲,馨香清揚,幽蘭芳草回眸笑,每年吃過之後,就會思念,又盼待明年的一期一會。去年買了一盒送給紅姑,我們經常互送好吃東西的,小至棉花糖,上周有大閘蟹,她都會送我。吃慣好東西的她,說Le Lectier是她吃過最美味的梨。
今年,我學懂了一個吃此梨的新方法,由每天吃梨的日本農家們特別推薦,說是“straight”、剝掉其所有衫褲原汁原味吃以外的「最佳食法」:梨子上加點粉紅胡椒,再配一杯香檳。
咁刁?好,我就試。
梨子要切成16份,一開4等份,每份再開4 等份,因不同切法可令梨子有不同口感,切16份可突出Le Lectier的纖細,別道「不要分得那麼細」。像鹽可帶出水果甜味的毋須驚訝,pink pepper作為對於梨子的seasoning也不必詫異。
有別於黑、青胡椒,粉紅胡椒帶微微的花氣、柔柔的辛香、丁丁的松香,果然令芳醇的梨子多了層次,spice up了單純是水果的俏甜,再呷一口Henriot Blanc de Blancs,快哉!
揀這香檳,因為我那天想喝,也信二者相配。Henriot是我的心水愛莊,一直深受荷蘭、奧地利及匈牙利等歐洲皇室喜愛,1808年於Reims創立,二百多年歷史的獨立老莊,難得一直由家族持有,他們世居於法國香檳區,堅持着世代的高雅風格。
是Blanc de Blanc中的模範生,綿滑,細緻,高雅,清新如吹拂淡淡海風,梨香、檸鮮、蜂蜜清氣,滲輕輕的薑辛,透一縷煙燻礦物。香檳中的spice、梨上的粉紅胡椒,令我想起我愛弄的法國甜品紅酒燴梨,不正也以丁香八角肉桂等香料,激起梨子的小宇宙嗎?
連中國第一部食療專著,由唐代孟詵所著、後經其學生張鼎補充而成的《食療本草》,也早玩了東方式胡椒與梨。「以凍梨一顆刺作五十孔,每孔納椒一粒,面裹灰火煨熟,停冷去椒食之。」治喉癢乾咳。
北宋蘇頌也有「梨椒藥方」:「好梨去核,搗汁一碗,入椒四十粒,煎一沸去滓,納黑餳(黑糖)一大兩,細細含咽立定。」此椒指中國花椒。也是止咳潤喉。
反而《紅樓夢》最好玩的梨湯藥:「療妒湯」,竟沒入椒。寶玉問道士王一貼,有沒有專治女人善妒之疾的膏藥,最江湖的道士,向來胡扯自己「一貼百病皆除」也投降。治妒忌病的膏藥沒有,倒有一湯藥或可醫。「用極好秋梨一個,二錢冰糖,一錢陳皮,水三碗,梨熟為度」,每日清早吃一個,吃來吃去就好了。寶玉自然不信,善妒的人也沒被治好。
我想,或許吃Le Lectier,加粉紅胡椒和香檳,就會好。大滿足了,還妒忌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