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年虧7,218萬 募捐吸金力大跌 公益金疫市投資蝕24%善款

股票年虧7,218萬 募捐吸金力大跌 
公益金疫市投資蝕24%善款

武漢肺炎疫潮導致投資者損手爛腳,慈善機構亦不能倖免。本報發現,公益金最新一年度23億元投資組合蝕逾7,218萬元,以全年捐款收入2.97億元計算,等於全年近四分一捐款收入,有關虧損更已計算利息收入1,488萬元,最終該年度錄得負3.1%回報。公益金稱,投資虧損主要是由於持有的股票基金按市場價格調整,將會繼續持有。

記者:潘柏林

公益金在2019至20年度投資蝕逾7,218萬元,虧損等於全年捐款收入24.3%。公益金年報解釋,疫症嚴重打擊經濟及投資環境,對投資組合的淨資產值有不利影響,投資基金是由國際專業基金經理管理,主要目的為保本,在可接受的風險中,爭取最大的回報。

■公益金百萬行是每年盛事,但疫情令活動停擺,直接影響捐款收入。

拒披露基金收費比例

根據公益金的年報,總值23.19億元投資組合共分作兩部份,當中委託基金經理管理11.78億元的投資基金,兩成買股票基金、八成買債券或債券基金。公益金本身亦管理11.41億元的投資及現金組合,當中25.9%購買交易所買賣基金(ETFs),其餘逾七成投資港幣和人民幣短期存款。

公益金接受本報查詢時拒絕披露基金經理身份及收費比例,僅稱收費已包括在淨投資虧損或盈餘之內。公益金自行管理的投資及現金組合,則由一個八人組成的投資小組委員會負責管理,所有成員都是義務性質,會定期向執行委員會報告其工作。翻查資料,投資小組委員會主席是前花旗香港「一哥」、資深銀行家陳子政,其他委員包括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黃元山、東亞銀行聯席行政總裁李民橋、港鐵主席歐陽伯權等。

公益金強調,一直以穩健審慎為理財原則,2019至2020年度錄得淨投資虧損7,218萬元,主要是持有的股票基金按市場價格調整所致。投資小組委員會認為,虧損是短期價格變動所致,因此將會繼續持有。投資小組委員會已覆審投資策略,保證投資組合可抵抗市場進一步的短期波動。資料顯示,公益金2018至2019年度投資只賺1,210萬元,回報率不足1%;2017年至2018年度則因港股創新高,勁賺逾1.5億元。

對比其他慈善團體,樂施會曾於2012年透過債券投資帶來130萬港元累計淨收益,但現時並沒有以捐款作任何投資。東華三院則主打租務回報,2019至2020年租金收入高達5.56億元,利息和投資收入有8,000萬元。保良局按《保良局條例》成立的法人團體,本報未能查獲團體的財務報表。保良局年報則顯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當中可供出售的投資總值約8.2億、投資物業約值10.6億。

陳子政

■李兆波建議投資物業或美股等比較穩定。

靠儲備應付社福服務

中大商學院國際貿易與中國企業課程聯席主任李兆波估計,公益金投資虧損受港股下跌及部份股票停派息拖累,若公益金未有在低位沽貨離場,只屬賬面損失,當股價回升可彌補損失,但蝕逾7,000萬影響捐款者觀感。

慈善機構保留必要的現金流和應變款項,閒置的捐款仍要投資增值,否則放在銀行的回報太低。他建議公益金檢討基金經理的表現,如果有大量資金可考慮投資物業,租金回報較穩定,亦可以考慮投資有3、4厘回報率的企業債,選股不一定着眼香港股票,亦可考慮美股。

公益金除了投資虧損,2019至20年度捐款數字亦大跌,僅餘2.97億元,較上一年度3.88億元下跌約24%。記者比較最近兩年度籌款數據,幾個招牌籌款項目吸金力大跌,例如賣旗日收益由485萬元跌至105萬元;百萬行由1,904萬元下跌至1,084萬元。連TVB電視籌款節目收益都減少,由325萬元跌至245萬元。值得一提是,今年3月特首林鄭與問責團隊捐出一個月薪金,逾1,000萬元予公益金。

去年的社會事件及今年的武漢肺炎均影響公益金的籌款額,包括取消了原定去年11月舉行的街上賣旗日(只舉辦金旗籌款)、新界區百萬行等。按公益金估算,2020至2021年度首半年的籌款數字亦呈現下跌趨勢,數額有待審核。倘若籌款額不足以應付對會員機構作出的撥款承諾,公益金將會動用撥款儲備填補,以確保社福服務不受影響。據年報資料指,公益金一年撥款約3.2億元資助會員機構,以23億元投資組合計算,可支撐7年營運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