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茵醫道:止完痛變成胃潰瘍(彭慶茵)

綠茵醫道:止完痛變成胃潰瘍(彭慶茵)

年近五旬的Simon近兩星期被胃痛折磨,痛楚在晚上尤為嚴重,睡覺時痛得冷汗直冒,家庭醫生轉介他來腸胃科跟進,惟檢查後未覺有顯著異常。茫無頭緒之際,終於透過詳細問症找到蛛絲馬迹,Simon說自己沒有其他病痛,但有吸煙習慣,近期曾排出帶有惡臭的黑色大便,亦有做物理治療紓緩肩痛⋯⋯聽到這裏我即時詢問他有否服用止痛藥,Simon這才提到過去一個月以來,每日也吃一至兩粒止痛藥;再問清楚是哪種止痛藥後,謎底可說已解開,而胃鏡檢查亦證實了診斷:藥物引起的胃潰瘍。

最常見引致胃潰瘍的原因是幽門螺旋菌感染,藥物則是第二常見的原因。某些止痛藥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及阿士匹靈等,是透過抑制上消化道的COX 1受體達到止痛效果,惟同時會降低保護腸胃黏膜物質合成,令腸胃較易受胃酸傷害,故此使用這類止痛藥時,需同時服用胃藥作保護。Simon所用的止痛藥劑量不高,但因長期服用,加上多年吸煙習慣,導致胃部受損。

胃潰瘍可引起出血、穿腸及十二指腸阻塞等嚴重併發症,治療需視乎潰瘍的範圍和位置而定。以Simon為例,胃鏡檢查顯示有嚴重胃炎,十二指腸有約一厘米的潰瘍,幸好周圍尚算「乾淨」,沒有出血或血管突出,亦確定未有幽門螺旋菌感染,只需服用八星期的質子泵抑制劑,待胃部不適消退便可。一些較嚴重的個案就可能需要更長的藥物療程,若潰瘍發生在胃部內,因擔心惡性潰瘍的風險,一般會在完成藥物治療後,再安排多一次胃鏡檢查。

Simon的個案反映,不少病人對於一些家中備有或可在藥房買到的藥物,往往會放下戒心,即使被問起亦未必覺得自己正在用藥。因此醫生問症時需巨細無遺,今次若非病人提起正接受物理治療,他也未必想起自己有長期使用止痛藥。

另一方面,市民也應問清楚醫生自己所用的藥物成份及副作用,假如曾因藥物導致胃潰瘍,應主動告知醫生。大家如有不適便應求醫,別胡亂自行購買藥物服用,以免出現副作用或併發症也不自知。

彭慶茵 中大醫務中心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