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於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一棟商廈的細小辦公室,是38歲流亡白羅斯總統季哈諾夫斯卡婭的「政府總部」。季哈諾夫斯卡婭自今年8月總統大選後流亡至今,九個月前她仍是一位家庭主婦,如今卻成為白羅斯民主抗爭的象徵。香港人與白羅斯人同受欺壓,她接受本報專訪時寄語港人堅守信念,「政權可以迫使我們流離失所,但我們不可以屈服,終有一天會打開回家的門。」
特約記者:吳侃臻 陳子煜
在白羅斯採訪期間,我們採訪過當地記者對季哈諾夫斯卡婭的看法,對方形容她是「象徵抗爭並化身而成的政治家」:她最初代夫出征只為了出一口氣,到後來擔起抗爭旗幟、肩負了帶領白羅斯人民擺脫暴政的革命。多位白羅斯民眾表示,過去對民主選舉從不抱任何希望,但季哈諾夫斯卡婭的出現,讓一直習慣了沉默、畏懼發聲的民眾開始暢所欲言,民主改革的呼聲達到臨界點,甚至有民眾自發組織選舉觀察團,以身犯險監視票站點票情況,防止現任總統盧卡申科「又一次」舞弊。有市民說,雖然打壓不斷,但多年來「我不曾這麽自由過」。
季哈諾夫斯卡婭流亡數月以來,都在積極推動國際戰線,多次代表白羅斯人民向國際間尋求支持及制裁極權政府。記者採訪前一晚,她剛從維也納會見完奧地利總理庫爾茨回來。此前她會晤了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加拿大外長商鵬飛等。短短九個月,她由不諳政事的家庭主婦搖身一變,成為入選BBC全球200女性代表人物、白羅斯民主抗爭的象徵。
本身是英文教師的季哈諾夫斯卡婭,原本只想當一位傳統的家庭主婦,事與願違,丈夫季哈諾夫斯基今年5月宣佈參選總統被DQ及拘捕,她隨即到選舉事務處遞表格,她坦言,最初純出於妻子的本能表態參選,「我只想支持我丈夫和他所奮鬥的事」,沒想到其競選團隊獲官方承認。丈夫被短暫拘留後獲釋,轉而變成妻子的競選團隊,5月29日卻再被捕,至今仍身處鐵牢音訊全無。選前季哈諾夫斯卡婭與團隊受到騷擾恐嚇,部份成員不斷遭無理拘捕,她亦收到電話恐嚇要把她「捉進牢房,把你兒女送進國營孤兒院」。
季哈諾夫斯卡婭坦言,當日參選是她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深知危險性,「在這個國家參選的危險性猶如在推土機前的一隻蟲子」,她遂先把兒女送到國外安全地方,自己冒險留在首都明斯克一處隱秘安全屋,希望贏得大選並贏回丈夫的自由。夫婦兩人的遭遇激起國民共鳴,國內外支持她的呼聲不斷,氣勢一時無兩。記者問她對這次白羅斯抗爭女性擔當重要角色的看法,她認為白羅斯女性一向勇敢,可是這次「男性為主受到非常暴力的打壓,白羅斯女性被迫要把她們的勇氣拿出來用」。
8月大選前夕,季哈諾夫斯卡婭在選前民調大幅領先盧卡申科,造勢大會多達10萬人參與,創下白羅斯從蘇聯獨立後的紀錄。盧卡申科卻公開嘲笑反對派的支持率只有3%,「白羅斯社會未足夠成熟投票給一個女人」。他更指女性不受憲法保護,憲法亦不為女總統服務。結果白羅斯人的民主夢再次被國營電視台上「80.1%」不現實的數字打碎。季哈諾夫斯卡婭說,盧卡申科偷走了人民的聲音。隔天大批憤怒的人民上街示威,換來血腥鎮壓,政府繼而清算反對派領袖,季哈諾夫斯卡婭隨即逃到鄰國立陶宛尋求政治庇護。
同樣經歷前蘇共政權苦難的立陶宛,對白羅斯政局深表同情。除了成為第一個官方承認她為「正式民選白羅斯領導人」的歐盟國家,更積極提供各種援助,允許她在維爾紐斯設立白羅斯協調委員會總部。不少人和她一樣流亡到維爾紐斯繼續抗爭,令她凝聚了一群來自不同界別的學者、記者,加入相當於其內閣的協調委員會。
盧卡申科政權不斷打壓,維爾紐斯越來越多一心謀求復國的流亡白羅斯人,他們的組織能力被公認為海外社區典範之一,甚至連華沙的白羅斯人社區也派人取經。這群人不乏拒絕噤聲的精英,在他們支持下,季哈諾夫斯卡婭慢慢獲得了足以影響國際政局的人脈與知識,現在她在其他歐洲國家的日子比留守立陶宛還要多,對內對外都已經成為白羅斯的民主象徵。
流亡政府團隊不時引用並參考香港抗爭運動作為民眾與政權對立的例子:季哈諾夫斯卡婭團隊顧問之一,俄羅斯與歐亞媒體研究員Franak Viačorka多次發文介紹香港抗爭「無大台」、「Be Water」等理念,更認為兩地「未選舉,先打壓」的情況,和人民所爭取之訴求均十分相似,多次呼籲「Stand with Belarus, Stand with Hong Kong」並轉發香港抗爭運動文宣。
季哈諾夫斯卡婭得知8月被捕後失聯至今的12位香港年輕人,勉勵港人:「不要退讓,堅持自己相信的事、自己認為對的事而奮鬥!只有信心和團結,才可以帶來勝利。雖然我們在對方土地幫不上忙,但是看到地球另一端發生着一樣的打壓與頑強的抗爭,恰好就是一個警惕,提醒對方團結就是力量,而我們必須竭盡一切繼續戰鬥,我們都是互相的啟蒙。」
她寄語港人,「政權可以迫使我們流離失所,但我們不可以屈服,我們需要戰鬥,繼續戰鬥,終有一天會打開回家的門。」
白羅斯1994年獨立後,總統盧卡申科拒絕跟隨周邊前蘇聯國家奉行的「經濟休克療法」,堅持實行前蘇維埃時代沿用的高度計劃經濟,解體初期避開俄羅斯、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等鄰國陷入的困境,但拒絕改革帶來慢性經濟倒退,政經上過份依賴俄羅斯,多達54.8%內需依靠俄羅斯進口,國債更佔GDP一半以上。
政治上的無力感、萬年政府、白色恐怖、老大哥俄羅斯積極干預政局等,都令很多白羅斯人感覺走投無路;2010年盧卡申科成功連任後及2016年要求政治經濟改革的「牛仔褲革命」爆發連場抗爭,不足數天即被警察武力鎮壓,卻為今年大規模抗爭運動埋下了種子。IT企業近年急速興起,短短數年已佔GDP一成半,為這個小國添上「東歐矽谷」美名的同時,也普及了互聯網,令人民急速習慣從互聯網獲取資訊。
季哈諾夫斯卡婭的丈夫季哈諾夫斯基也意識到互聯網比傳統官方控制的電視及紙媒更具影響力,並能夠突破政府媒體審查,2019年遂設立YouTube頻道 “Country for Life”(Страна Для Жизни),開始了政治Vlogger生涯,他與攝製團隊走訪國內不同階層市民,記錄國民面對的生活問題,如勞工階層在國企工廠被苛刻對待等,揭破政府歌舞昇平的謊言、批判時弊的語調大獲好評,短短一年就獲得23萬訂閱,是官方媒體Belarus24的12倍。其中一段受訪者批評盧卡申科執政的短片獲得100萬點擊閱覽;政權意識到他對民眾影響力之大,開始跟蹤他,不少網民提議他競選總統。
季哈諾夫斯卡婭表示,丈夫深知問題根源,今年5月6日宣佈參選總統,挑戰執政26年的盧卡申科;結果同日即遭官方秋後算賬,以他參加一場2019年反對白羅斯與俄羅斯兩國合併的遊行,控告他參與未經批准集結、公開與支持者會面等,判刑45日。雖然政府礙於民憤提早在同月20日釋放他,但選舉委員會以莫須有DQ他參選。季哈諾夫斯基參政之路被斷,萬萬想不到卻是其妻子政治生涯的開始。
多國公開承認季哈諾夫斯卡婭是白羅斯唯一合法領袖,但她堅稱自己是「民主白羅斯的領袖」,而非「反對派領袖」或「總統」,「是白羅人民授權我為我們的國家發聲」。大選前,她曾表示不是一位政治家,一旦出任總統,將會在六個月內下台並重啟一場公平公正的民主選舉,真正還政於民。
儘管現在大量白羅斯人流亡海外,她認為這只是暫時性,並不擔心國人流亡日久,喪失白羅斯人的身份認同。跟丈夫分隔兩地的她強調,流亡海外不代表置之不理,而是她認為其角色更適合國際戰線,穿梭各國對領導人進行游說工作,為組成過渡政府準備一切,她不時透過網絡呼籲同胞發起「大三罷」等。
至於一般人可以如何出力?她舉例,參與海外支持白羅斯的遊行,給被囚的政治犯寫信,大至公開發聲以影響議會及政府取態,小至向新來的流亡手足提供食物與居所;每個人都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每個人都是一點小水滴,但人民的意志集合起來將會是一片汪洋。白羅斯人民經歷今次抗爭後,不可能再回到從前接受極權統治的日子,每一位國內外的白羅人民都會為了與流亡海外的同胞仍有一日能歸來而奮鬥。
在她眼裏,新生的白羅斯將會是一個民主、自由、安全的國家,人民將享有定居、發言、慶祝和決定自己未來的自由,她會戰鬥到勝利的一天和丈夫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