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戰線】
【本報訊】美國眾議院上周通過《香港人民自由與選擇法案》,議案需在年終國會休會前,經參議院通過和呈交總統簽署。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前日展開聽證會,討論如何透過美國難民政策支持香港民主運動。有份出席會議的民主黨參議員布魯門塔爾(Richard Blumenthal)認為,此協助港人申請成難民的法案,有機會年底前在參議院快速通過。
香港民主委員會行政總監朱牧民、香港監察發言人邵嵐及美國難民協會主席楊珍妮(Jenny Yang)出席聽證會,流亡英國的香港立法會前議員羅冠聰及紐約霍夫斯特拉大學法律學院副院長古舉倫以視像參與。
主持聽證會的共和黨參議員科寧查問與會者推動香港民主的後果。朱牧民以自身情況為例,指自港版國安法實施後,他已經成為「勾結外國勢力」的海外通緝犯,日後前往香港、中國或與中國有引渡條例的地方,均有機會被捕。他相信中共將會影響到他在香港的家人,或以他們作人質,一舉一動已被密切監視,目的是打壓國際線,切斷海外對香港民主運動的資源。
對於美國收緊難民政策,則影響到對香港難民的支援。自特朗普上台後,美國難民名額每年減少,由奧巴馬年代每年接收名額7萬至8.5萬人,到最新財政年度已減至1.5萬人,為史上新低。參議院民主黨黨鞭德賓(Dick Durbin)指,過去一年美國沒有接收過香港難民,上周公佈對難民的新限制,例如前往美國尋求庇護時不能途經第三國,亦增加港人赴美尋求庇護的難度。
發言期間,多人提及前香港眾志成員黃之鋒、林朗彥及周庭被捕、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未審先坐監等例子,以示香港在港版國安法實施後,不少曾參與政治運動的香港人,自由及人身安全受到直接威脅,促請參議院能盡快通過《香港人民自由與選擇法案》。
羅冠聰視像作供批評,港版國安法限制香港人的自由,包括言論及示威自由,並在社會造成恐慌,持續惡化的社會局勢亦迫使更多政治人物及年輕人離開香港。他指目前最需要民主社會向這些受政治迫害的香港示威者提供安全出路,呼籲美國為支持民主運動的人士提供庇護,拯救數以千計受政治迫害的年輕人毋須受中共威脅而生活。
朱牧民指,香港曾經是內地流亡民運人士的避風港,其父朱耀明牧師透過「黃雀行動」助他們經香港逃亡海外,「但現在到香港人需要一個避風港」,希望美國接收更多港人。他強調反修例示威中被捕的過萬名港人,是最需要美國難民政策協助的人士。
眾議院上周一致通過《香港人民自由與選擇法案》,民主黨參議員布魯門塔爾表示,這項法案在眾議院以熱線形式通過,反映兩黨在這項議題上達一致共識,很大機會能趕在國會休會前、在參議院以同樣方式快速通過,並交予總統簽署立法。
《香港避風港法案》
共和、民主兩黨多名議員今年6月30日分別於國會參、眾兩院動議《香港避風港法案》。法案列明如有港人因和平表達意見或參與政治活動遭迫害,或有充份理由擔心可能遭迫害,國務院可以人道理由把他們及其直系親屬列作難民,並列出多個例子,包括曾組織示威的人士、示威期間的急救員、示威期間受傷的記者、示威者的法律支援人士,以及被控告、被拘留或被定罪的示威者等。港人難民將被列為「第二類優先處理類別」,即國務院認為有需要接受庇護的群體,不會被列入美國政府目前每年1.8萬人的難民限額中。
《香港人民自由和選擇法案》
此法案在今年12月7日再獲眾院一致通過。庇護對象主要針對在法案正式生效後,已持簽證留在美國一段時間的人,假如他們曾在示威中被捕、被拘留或起訴,或曾在示威中擔當重要角色,且認為返港後將面臨政治迫害,可向國務院申請「臨時保護身份」,不列入美國政府的難民限額內,可獲得合法居留和工作許可。
法案亦表示會加快其他涉及抗爭的香港難民申請,涵蓋的抗爭者範圍與《香港避風港法案》相似。法案同時規定美國未來五年內維持香港有別於中國的移民待遇。
資料來源:中央社/自由亞洲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