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安:弦繃得越緊,斷得也越乾脆(鄧聿文)

中共政安:弦繃得越緊,斷得也越乾脆(鄧聿文)

中共政治局上周五進行了本年度的最後一次集體學習。該次學習的主題是「切實做好國家安全工作」。這是時隔六年後中共再次將集體學習的主題聚焦國家安全。在習近平的考量裏,年末安排這個主題的集體學習,顯然是要防患未然,給中共政治局各委員和黨的高級領導幹部敲響警鐘,把牢政治安全這根弦,防止拜登上台後對中國搞新和平演變。

政治局通常是一個月集體學習一次,學甚麼當然跟當前形勢或任務掛鈎。今年共進行了七次集體學習,包括此次,但從這次集體學習的主題、時間、主講人的研究背景以及習近平在集體學習的講話所強調的重點來看,其針對拜登新政府在政治和國家安全上可能對華新舉措的意涵特別明顯。

拜登新政府對習形成新挑戰

一個月後拜登新政府就要上台了,拜登會對中國/中共打出何種組合拳,對習是個新問題。考慮民主黨對民主和人權的重視,以及兩位候任的國務卿和國安顧問布林肯和蘇利文都是這方面的行家,習近平擔憂拜登政府會對中共發起價值觀外交和人權攻擊,喚醒中國民眾壓抑的民主和人權意識,激勵如今被他用暴力手段壓制下去的中共黨內和社會的反對派的信心,衝擊中共統治,引發政權安全。所以他需要預先防範和佈控,免得被華盛頓打個措手不及。

此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特意安排了一個隸屬於情治系統的研究美國為背景的學者向中共要員講授國家安全問題,他也在學習前的講話中提出了十條國家安全方面的要求,包括要堅持把中共的政治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維護政權安全和制度安全。可見,習對政權安全和制度安全看得多麼重要,這背後是習的江山意識作祟,在習看來,共產黨必須統治萬年;但另一方面,他也充份嗅到了中共的統治正處於改革以來最不安全的外部環境中,必須預防外部對中國的圍堵演化成內部統治的危機。拜登上台為中共的政權安全帶來了新的變數,習需要黨的高級領導幹部特別是政治局委員注意這個新情況,嚴防拜登政府對中共搞和平演變。

習早已將中共的政權安全列為中國的核心利益,外交的首要目標是要保障包括政治體制和中共統治在內的核心利益。可僅僅外交的努力是遠不夠的,還必須在國家層面建立起一整套的維護國家安全的制度體系和機制。所以,中共十八大後,國家安全工作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成立了國安委,習親任主任,並相繼出台了重要領域的國家安全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十九大更進一步提出總體安全觀,將國家安全工作置於中共的絕對領導也就是習近平自己的絕對領導下。今年10月召開的五中全會在關於「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中共再次把統籌發展和安全納入「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並列專章作出戰略部署。此次集體學習,習談及此事時指出,該舉措是由中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國家安全所面臨的形勢任務決定的,說白了就是,內外環境的變化倒逼中共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領域的問題上升到危及國家安全的高度來處理,這些領域的任何一點變化都不能掉以輕心。

高壓統治反證中共缺乏自信

隨着中國/中共處於戰略險境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對國家安全的重視並不讓人意外,某種程度上,今天世界上多數國家都在重視國家安全問題,例如美國近年來對中國和俄羅斯的防範就格外嚴厲,在中國留學生和華裔學者中大抓間諜,然而,即使華盛頓高度防中,和中共比,怕也是小巫見大巫。其中最大的不同,是兩者的着力點有別,華盛頓防中目的,是要預防中國對美國國家利益的危害,儘管也提到要阻止中國對美的滲透破壞美民主體制,可這只是附帶的結果,並非重點。可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政權像中共一樣——可能幾個社會主義國家例外——明確把自己的意識形態和制度安全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作為國家的核心安全利益來強調和保護,這凸顯了中共對自己的政權和統治其實是非常不放心的,可以想像,從習近平到中共各級領導人以及具體主抓安全工作的領導幹部,面對如今的局勢,是如何的戰戰兢兢,生怕一着不慎,危及統治。

鑑於中共的一黨統治,以及這個龐大的黨機器對中國的全方位控制,中共把自身的政治安全置於國家安全的首要位置,不難理解,但它為維持這種統治而不惜採取高壓方式,就在在說明只是借維護政治安全而維護一黨之私、甚至習近平的一人之私。以中共現在的統治力,若它真正自信而不是宣稱的「自信」,它應該通過廣開言路,擴大政治參與和政治開放的辦法,吸納政治反對派,來化解內部的矛盾和緊張態勢,這樣,反倒有可能做到政治安全,然它偏要舉起政治絞殺機,把凡是同它不一條心的言論、行動、主張統統打成敵人,說成是對中共統治和國家政治安全的破壞,四面樹敵,就已到了一種歇斯底里的病態程度,連它的很多黨員都忍受不了此種政治高壓。當然,其結果也就不是越來越安全,而是越來越不安全,直至最後眾叛親離——對習而言,肯定如此。

拜登上台,很可能是中共新一輪防和平演變和顏色革命的開始。這次政治局集體學習,是習近平向全黨發出了政治安全紅燈的訊號。可弦繃得越緊,斷得也越乾脆,事情的邏輯必定指向這點。

鄧聿文

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