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購物網站亞馬遜(Amazon)雖訂立了可持續發展方向,但有報告指單計去年,它已產生了多達21萬噸包裝塑膠,其中近1萬噸更成了污染水源的垃圾。
海洋保育組織Oceana以科學研究報告估算的全球河流、海洋、湖泊等水源的塑膠含量,推斷當中有近1萬噸來自亞馬遜去年約70億次出貨的包裝,等同每70分鐘就有載滿一架貨車、約1.36噸的亞馬遜包裝塑膠流入水中。
亞馬遜貨物包裝的塑膠主要有防止貨物被壓的氣墊、泡泡紙和膠膜。Oceana估計它去年使用的塑膠氣墊總長度足以圍繞地球500圈,更認為隨住亞馬遜業務規模擴大,如因武漢肺炎肆虐、人們熱衷網購,它產生的塑膠垃圾會更多。
回應Oceana的報告,亞馬遜指對方高估其塑膠包裝使用量,實際只有約四分一,並稱自2015年起,已減少出貨包裝重量逾三分一,並減省了近100萬噸包裝物料,更稱已令包裝更易回收,目標是每年回收7,000噸膠膜;但仍無交代成了水中垃圾的塑膠垃圾量。
然而,Oceana在報告指,亞馬遜在其可持續發展報告提供極少塑膠包裝細節,相對其他公司,亦「似乎優先選用增加塑膠包裝」的模式。綠色和平今年報告亦指亞馬遜使用的多數塑膠包裝都不可回收,或在回收市場價值低的。
Oceana的報告向亞馬遜提出建議,包括快速擴大現有的減塑包裝計劃,增加使用可重用載具,讓顧客選擇無膠包裝,減少包裝,又呼籲亞馬遜更透明去報告塑膠使用情況,以及作高層商業決定時考慮塑膠的環境影響。Oceana又指亞馬遜因應印度法律,可在當地使用可重用主要是紙的包裝,反映它是不為而非不行。
Oceana高級副主席利特爾約翰指,亞馬遜製造的塑膠垃圾「正以驚人速度增長」,指其研究發現亞馬遜包裝「多數最終不會回收,而是落在堆填區、焚化爐或不幸的會是水源和海洋等環境,而塑膠可傷害海洋生物」。塑膠對海洋的傷害極大,毒害生物或令牠們窒息,更可令食物出現微塑膠。目前全球每年至少有88億噸塑膠落入海洋,更有上升趨勢。
美國《福布斯》/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