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設「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研究租金管制問題,估算全港居於不適切居所的住戶數目攀升至12.2萬個,按年增加2.43%,當中8.9萬戶居於劏房,較去年急增2,500戶。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劏房增加與本港房屋供應緊絀和經濟下行相關。有政黨估計隨着疫情打擊經濟,居於不適切居所的住戶數目勢進一步上升。
最新一份長遠房屋策略報告顯示,2020年本港不適切居所住戶數目達12.2萬個,淨增加2,900個,增幅為2.43%,當中以劏房戶為主,共有8.9萬戶,佔總數73%,較去年增加2,500戶,增幅為2.9%,其餘居於臨時構築物單位的住戶有21,600個,居於非住宅大廈住戶有5,600個,與其他住戶共用單位住戶則有5,800戶。
被問到過渡性房屋供應量是否未能滿足需求時,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政府今年初調高過渡性房屋目標至未來三年提供1.5萬個單位,至今已有逾千伙落成,但承認供應數目與住戶的需求有距離,「仍有一個大落差」。他又指,正與賓館和酒店商討改裝成過渡性房屋,但改裝費不能過高。
對於政府將向輪候公屋逾三年的租戶提供現金津貼,會否同步實施租管,陳帆指劏房租管研究小組正進行研究,明年首季提交報告,政府會研究報告的內容,但指向輪候公屋的租戶實施現金津貼後,業主有可能加租,屆時設立租管比較好。
民主黨土地房屋發言人尹兆堅指受疫情影響,失業率上升,居於不適切居所住戶數目料會進一步上升。尹兆堅又斥陳帆離地,指劏房業主早於政府宣佈研究現金津貼時已大幅加租,即使不符合領取津貼的租戶亦同樣受害,促請政府下令租津租管雙軌並行。他又指酒店和賓館適合居住,可直接用作過渡性房屋,毋須改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