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O「5+1」出台即走 寧棄優薪移英逃難「只想活在公義國度」

BNO「5+1」出台即走 寧棄優薪移英逃難
「只想活在公義國度」

【出走英國】政局動盪加上港版國安法實施,觸發香港新一輪移民潮。不少家長為趕及英國公立小學派位截止申請期,不待英政府明年1月底正式開放申請BNO簽證,已先用過渡性准許證LOTR(Leave Outside the Rules)入境,冀子女可明年9月入學。當中兩名香港家長抵埗一個月已安頓住所,子女更成功插班當地公立學校,毋須苦候至9月。拋下優薪、捨下年邁父母,香港家長直言「逃難」是想下一代活在公義國度:「如果無細路,我一定繼續留在香港」。

記者:羅惠儀

受訪者提供圖片

黃太的一對子女今年6歲和9歲,「原本考慮移民台灣,不過因為BNO,所以改變決定。」黃氏一家10月下旬抵達英國城市Bath,兩星期考察後發現該區工作機會少,遂舉家遷往伯明翰(Birmingham)。

當地公立學校依據校網派位,黃太租住合適單位後,11月中即在所屬地區登記,12月1日獲通知有學位,聖誕後正式上學:「你一定要有屋才可以睇學校。我填首兩間可步行回校,其他都要駕車,那兩間滿額。最後派了一間我無填的學校,不過只需駕車六分鐘左右。那間學校被森林包圍,很多戶外玩的地方、泥地,但小朋友慣了公園,不是太習慣『碌泥地』,我想他們需要融入當地的生活方式。」

■「要融入當地生活方式」是黃太認為目前最重要的事,小朋友的學業反而不太緊張。

學校大同小異 融入最緊要

她赴英前曾參考英國教育標準局(Ofsted)的視學報告,「不過report也不能盡信,當中有些學校評分也是十年前;Ofsted(評級)影響屋價,好學校的校網屬區,屋價不便宜。 」 情況類似香港。

現時她的一對子女插班入讀year 2和 year 4,學校被英國教育標準局評為Good(良好)。「他們在香港讀官津學校,哥哥的功課真係催谷到大,細女疫情關係無返過學,我不太擔心他們的適應。」

黃太在港任職外國公司秘書,丈夫從事地產,她形容舉家移居英國是「逃難」:「我也不捨得香港,不過今次BNO機會難能可貴,否則一般打工仔,怎可以來歐洲國家定居?」她指,現時積蓄可應付短期生活,待安頓下來再找兼職:「會嘗試適應職位較低的文職工作。」

■陳太承認移民的機會是由年輕人犧牲而來,只望兒子將來活在公義的社會。

原本已盤算移民的陳太,BNO「5+1」方案甫出台,10月下旬即舉家抵達伯明翰:「唔好諗太多,其實間間學校都差不多,先搵屋要緊。我連學校網都無睇。」她決定住所後,11月14日向當局登記,未幾已獲派學校。記者電話訪問她當天,其8歲兒子已插班year 3上學一星期,該校獲英國教育標準局評為Outstanding(優異):「我按地圖揀最近住所的三所學校;有問過一些學校有無學位,最後學校都一樣叫你搵部門。攞住租約、入住證明等文件便可以申請。」

陳太補充,對小學的要求不過是學好英文,兒子可融入當地文化:「中學先再算,唔好驚太多。」她的兒子喜歡校園有大草地、攀爬地方,首天放學已不住對她說很開心:「(香港)平時小息不可以跑,現在卻可以周圍跑。他雖然不太聽得懂英文,但也識了不少新朋友;我在香港未聽過他說返學很開心。」她的兒子在港就讀三年級,指香港的數學科程度較英國深奧,同學仍在學個位乘數;英文科則須看圖作文,對他來說有難度。「功課亦不多,暫時周末串十個英文詞彙:disagree、disappear,『dis』的字首。」

■陳太的8歲兒子放小息時能在校園周圍跑,感到十分開心。

寧做厭惡性工作 拒受思想控制

說起在英新生活,陳太聲音難掩興奮之情;然而,提起在港年邁父母,以及移民原因,她滿腔傷感:「如果無細路,我一定仍在香港吃喝玩樂,爸爸身體差,幸好仍有哥哥在……我亦沒有打算回流,係唔走唔得,因為香港變化太大,根本估唔到政府做得出現在做緊嘅嘢。」任職項目策劃的她,去年已申請移居馬來西亞,仍未獲批卻遇上BNO「5+1」計劃出台,有見移民成本低,就決心離開香港。她慶幸去年底已賣屋,現時有積蓄過活:「過了聖誕會搵工,否則怎生活?咩工都會做,好像照顧長者的護理人員,這裏有很多空缺,就算是厭惡性工作,我都會去試,亦無辦法,同時要學返好啲英文。」

訪問尾聲,她認同現時居英的機會是由年輕人犧牲而來:「我很無奈,亦為小朋友覺得好傷心……我有帶兒子到機場靜坐,有去遊行。如果政府連你唱咩歌都禁,我將來真係唔知可以點教佢,邊啲可以講,邊啲唔可以——一個人係唔可以咁樣受控制思想,係需要自由、民主、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