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管資本的滅「王」與撐「王」(呂月)

黨管資本的滅「王」與撐「王」(呂月)

11月3日習近平親自下令阻止了螞蟻集團IPO計劃後,12月11日的政治局會議上,習近平又親自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顯示黨要對資本再一次「動手」。

12月14日,中國市場監管總局網站公佈了對三家中國公司的處罰決定:對阿里巴巴投資公司收購銀泰商業股權、閱文(騰訊子公司)收購新麗傳媒控股有限公司股權、豐巢(順豐的關聯公司)收購中郵智遞科技有限公司股權等三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進行調查後,對上述三家公司分別處以50萬元人民幣罰款的行政處罰。

習近平對科技巨企敏感

11日政治局會議當天,微信公號《人民日報評論》發表評論文章:〈「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互聯網科技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引述了習近平原話:「掌握着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互聯網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為。別只惦記着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內外輿論據此認為習是想讓這些科技巨頭集中力量投資芯片,他難道只是出於如此善意嗎?

應該說習近平對他並不熟悉又缺乏專業知識的互聯網有着特殊的敏感。他執政第一年,2013年8月19日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就做了「向網絡亮劍」的講話,他撇開講話稿說的三句話:互聯網是「黨之大患,國之大患,亡黨亡國」,開始新聞和網絡輿論的嚴厲管制,震動了整個意識形態領域。七年之後,隨着支付寶、微信支付、滴滴打車、順豐快遞、「雙11」等對經濟、生活的系統性進入和接管,他感到互聯網巨頭與已被他瓦解掉的幾個民間資本巨無霸:明天系、海航系、安邦系等大不一樣,不僅能量更大、還具有左右市場的權力。

智囊們告訴他:當前除了政府和市場這兩隻手外,又長出來「第三隻手」——互聯網。科技巨頭們打造的平台有以下三個特徵:一是用資本聚合串聯起一個以平台為中心的橫向和縱向利益共同體,形成一個跨市場、閉環的產業生態圈;二是向平台內的經營者、用戶提供交易場所、規則、支付、金融、監管等准公共產品,回報不再是單純的財務指標,其目的在於市場支配力;三是平台內要素按照某種機制進行組合和流動,價格機制不明顯。平台締造者已經是「王」了。

早在11月中旬,中宣部副部長兼國新辦主任徐麟的講話,就將炮口對準中國民間資本:「堅決防止借融合發展之名淡化黨的領導,堅決防範資本操縱輿論的風險」。12月14日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主要負責人表示,互聯網行業不是法外之地,所有企業都應當嚴格遵守反壟斷法律法規,維護市場公平競爭。黨媒公開講:甚麼時候都不能忘記社會主義定語。習近平此次限制中國互聯網資本,可稱為滅「王」運動。

12月15日,新華社發表年終特稿〈逆風破浪開新局〉,大讚習近平2020年領導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幾個小時前,美國按照選舉程序,各州選舉人團進行了投票。美國主流媒體又一次將爭議選票加給拜登,拜登也再一次宣佈勝選。本周美國最高情報機構對外國勢力是否介入本屆大選的報告就更加令世人期待。美國兩大黨的建制派精英、華爾街、科技巨頭、主流媒體在美國社會都可稱「王」,中共資本與他們的勾兌,或說在美國的撐「王」,也正在被深入揭發,美國沼澤中早已埋有中共這條巨鱷。

呂月

中國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