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貸低息陷阱 建行實際多9.63厘

稅貸低息陷阱 建行實際多9.63厘

【本報訊】武漢肺炎令港人收入大減,但一年一度交稅季節臨近,提供所謂低息稅貸的產品正陸續應市。消委會檢視14間銀行的稅貸計劃,發現其宣傳所標示的「最低實際年利率」一般只適用於較大金額等,若未符合指定條件,息率可增逾9.6厘,容易誤墮借貸陷阱。消委會提醒在申請稅貸前宜先貨比三家,並按實際需要量力而為。

消委會今年11月向28間銀行查詢有關稅貸計劃的詳情,其中有14間銀行參與調查,惟當中僅四間銀行的最低實際年利率適用於一般客戶,餘下均有特別條件,如需要是計劃的特選客戶或指定客戶類別。

雖然實際年利率越低,貸款成本越低,但當中不乏陷阱。假設以一般客戶身份貸款20萬元並分12個月償還,實際年利率則介乎1.56厘至4.18厘,相差2.62厘;以20萬元的總貸款成本計算,可相差逾2,800元。

各銀行的最低實際年利率適用的貸款額差異亦極大,例如渣打及滙豐銀行的貸款額分別為5,000元及150萬元以上。

非特選客戶利率可高逾半厘

各銀行的最低實際年利率則介乎1.28厘至 2.92厘,例如中國建設銀行標榜最低實際年利率1.63厘,實質卻只有其特選客戶,須申請最少80萬元稅貸,並以12個月還款期才可享此優惠。若貸款額減半至40萬元,實際年利率最高可達5.68厘,較該行標示的最低實際年利率多4.05厘;貸款額若低至5,000元,實際年利率更可高達11.26厘,即較該行標示的最低實際年利率多9.63厘。

除貸款額外,還款期亦是影響因素之一。以同一貸款額而言,還款期越短可享較低實際年利率。以向富邦銀行貸款額20萬元為例,還款期12個月及24個月的實際年利率分別為2.01厘及3.92厘,相差1.91厘,這代表以24個月還款須多支付逾5,900元利息。

另一例子是若以特選客戶身份貸款50元萬分24個月還款,相比一般客戶其實際年利率可相差0.56厘,即比一般客戶少付約3,600元利息。

消委會提醒消費者勿被廣告宣傳吸引而輕言借貸,申請稅貸前,宜先貨比三家,衡量清楚才作決定,並按實際需要量力而為,切勿為獲得較低利率或優惠而申請無需要的額外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