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立法會議員尹兆堅認為運輸署分配57個配額予「駕院牌」師傅等指定人士,是為了滿足學車市場需求,數目不算多,惟現時發牌制度最大問題是供求嚴重失衡,加上行內青黃不接,運輸署修例並無對症下藥。
尹兆堅指,行內通曉現時第一組別私人師傅牌名單中,最少有四成人已不再活躍,「有啲老師傅教咗成世車,又唔想冇咗個牌,已經無乜積極做生意,甚至無做生意」,師傅不足,但學車者殷,結果私人市場學費越來越貴。他建議運輸署進一步增發第一組別私人師傅牌,並定期為現有師傅覆檢,規定每年教授指定鐘數者方可續持牌照,時數不足者除非有生病等合理原因,否則便要被淘汰,確保名單上所有師傅都仍活躍於教車市場,有助降低學費。
修例後駕院師傅可報考第一組別私人師傅牌,尹兆堅形容是「起碼拆咗個金剛圈,減少咗剝削,其實你畀佢(駕院師傅)駕院牌,咁佢教出嚟嘅學生,你都會發牌,即係佢水準係達標,但你用金剛圈綁死佢只可為駕院服務,變咗佢哋人工好低,係剝削手段」,新修訂相信能促使駕院以較合理的待遇留住師傅,甚至反過來吸引第一組別私人師傅投入駕院工作,令整個市場更健康。
香港商用駕駛教師協會主席鄭楚光補充,駕院師傅同樣是經過多番考核才能考得師傅牌,現時薪酬卻低得沒尊嚴,一旦出現勞資糾紛,師傅被駕院解僱,若三年內不獲聘用,其受限制師傅牌將被自動取消,無法再教車,故認為新修訂能保障駕院師傅日後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