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組別師傅牌僧多粥少,有「黃的」司機疫市下決定報考,希望多一門出路之餘,建立黃色師傅圈。38歲現職的士司機細傑月初已向運輸署遞交申請表格,報考第一組別私人師傅牌,為轉行作準備。自去年反送中運動後,他加入了「和你的」黃色的士圈平台,服務志同道合的客人。他的車廂內,低調地放了有連豬、連狗和Pepe蛙等抗爭吉祥物插畫卡片,亦有一袋印有「香港/加油」的黃色頭盔鎖匙扣送給客人。
細傑十六年前考獲車牌,最初從事運輸業,駕駛5.5噸貨車,「試過連踩20個鐘,又試過兩晚冇瞓,真係好辛苦」。後來見的士司機工時較短,收入亦較好,便去考的士牌,斷斷續續駕的士十年。但好景不常,今年初武漢肺炎疫情重創生意,即使清晨4時開工,搏殺至晚上7時,扣除車租和氣錢,有時只得百多元收入,第四波疫潮爆發以來市道更形冷清。
他認為所謂黃色經濟圈不只在的士業,亦應擴展至教車業,他發覺身邊有不少人想找「黃師傅」學車,但求學無門,「如果我自己(教車)就會打正旗號,有乜好怕?要排斥就點都排斥㗎啦。」他不滿現時學車價錢偏貴,教學質素參差,希望將自己的駕駛經驗授予同路人,「起碼大家諗嘅嘢一樣,一路教個氣氛會開心啲,第一次學車實緊張,如果服務返手足、同路人,有咩唔明可以慢慢教。」
他相信本港學車市場需求龐大,身邊十個有九個朋友都想考師傅牌,因為擔心將來失業也可教車,另一主因就是收入較的士司機高,工時亦較短,「我識有個朋友做開喃嘸師傅都唔做,去教車,你話幾好搵,我聽聞有啲唔勤力嘅都搵五、六萬一個月,一日教兩、三個學生已經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