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警務人員欠債問題一直困擾警隊,雖然保安局今年7月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只有23名警務人員無力償還債項,數字是近年新低,但其中一人自2005年負債,至今長達15年;亦有七人至少負債五年以上。民主黨立法會前議員林卓廷直指數字只是冰山一角,並未反映實際情況,因警員可能擔心影響晉升而隱瞞不報,估計真實數字不止此數。
相關文件顯示,該批負債警務人員中,17人因「家人和親友的問題」負債、五人因「重要人生大事」,而「賭博」致負債則有一人,合共23人。雖然負債人數較2019年同期27人少,亦較2018年及2017年上半年人數36和37人為低,不過林卓廷認為數字並不可信,事關警務人員可能擔心申報後出現一連串「後遺症」,包括影響晉升機會、調離能接觸金錢的崗位,如證物房,就算將來還清債務,都可能受到監察。
近年發生多宗警員欠債自殺事件,其實現時警員有「財務後盾」,即可向俗稱「遮仔會」的香港警察儲蓄互助社申請低息貸款應急,而貸款利率以該月未償還款項的百分之一計算,該會一般會考慮用途是否適當、貸款人以往借貸紀錄及儲蓄習慣是否良好等因素作決定。不過林卓廷指,欠債警務人員除向「遮仔會」借貸,往往背負其他財務公司的「街數」或賭債等,因紀錄欠佳而無法向「遮仔會」借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