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上市基建資產的種類繁多,例如是收費公路、機場、港口、鐵路、公共事業、管道及無線發射塔等,這些行業的共通點包括有市場門檻高及議價能力強,中線而言可為投資者帶來抗通脹收入及強勁的資本增值。
而在眾多的基建投資主題之中,能源去碳化的大趨勢值得留意,多個國家早已給出淨零碳的目標及計劃,如中國將爭取在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峯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相信可為能源基建帶來極其龐大的投資機遇,相關公司的股價過去幾個月亦展現出強勁動力。
從能源基建的角度出現,原油需求的頂峯很可能已經過去。中線而言,我們預期電力行業將不會再使用燃煤發電,而鋼鐵行業亦終將尋找到代替冶金用煤的方案,這些趨勢對公用事業將構成不少轉變,亦將影響鐵路貨運中的煤炭運輸業務。
相對上,天然氣卻可望成為上述趨勢性轉變的受惠者,在未來10年,能源佈局轉變下料將持續增長,惟其後亦將迎來結構性需求下降。
燃氣發電廠可以在用電需求高峯時期迅速提供能源,特別是電網正在升級以連接新的光伏與風力電廠的時候,燃氣發電可以彈性地供電以緩和可再生能源供應斷續的問題,而部份國家如日本,以及美國東北部等地區,就更依賴於燃氣供電,主要是由於可再生能源的匱乏所致。
譚家駿
首源投資北亞洲區分銷業務部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