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政府斥資84億元公帑訂購三種武漢肺炎疫苗免費供香港人接種。三者牽涉不同技術。以基因科技作創新嘗試的,分別為美國輝瑞藥廠跟德國BioNTech合力研發的BNT162b2及牛津大學跟阿斯利康(AstraZeneca)藥廠研發的疫苗;應用傳統滅活技術的則有科興公司在北京大興生產的克爾來福。
三者當中BNT162b2已先後通過英國、加拿大及美國監管機關審核,較為安全可靠,但需超低溫儲藏否則無效。另外兩種只需一般冷藏,較易處理,卻未經廣泛第三期測試,遑論得到歐美監管機關審核放行。官方指科興的克爾來福將在1月到貨,而香港人將能緊隨英、美有疫苗接種矣。病毒是否清零在望?
非也。專家們無疑視疫苗為抗疫救星,關鍵則在需廣泛接種,惟其如此方能在自體抗疫之餘形成所謂「群體免疫力」, 從而切斷病毒傳播鏈,走向清零。其前提不用說是疫苗有效而安全可靠,即使有副作用,亦屬輕微。雖是訂購了三種疫苗,林鄭政府而不容市民選擇接種。先到的疫苗不巧是由科興生產,而其誠信存疑,此又焉能叫人拿出信心早日共建「群體免疫力」,讓整個社會邁向清零?科興的誠信如何叫人存疑?
《華盛頓郵報》新近揭露,在2002年至2011年間,科興的總裁尹衛東屢屢向負責藥物監管的尹紅章行賄,以加快審批其疫苗。東窗事發,尹紅章在2016年被判監十年,尹衛東卻以無從拒絕需索為由而脫罪。 到了2017年該公司又被揭發向廣東的醫院送紅包以促銷其甲型肝炎疫苗。該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可是自2019年2月以來即因股東糾紛而停止買賣至今。生產藥物疫苗,首重誠信。以其往績,那又安能叫人對科興生產的疫苗有信心?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說得含蓄,她稱不太認識科興、沒有用過其產品、亦未見過其疫苗的第三輪臨床研究結果,故此即使疫苗抵港亦不會第一時間接種。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沒有像馬醫生那樣明確表態不會接種,卻建議市民不妨「睇耐啲」。醫學會會長蔡堅同樣取態觀望,且呼籲官員率先接種以安市民之心。除了科興的誠信存疑,中國屢屢爆發假疫苗事件,大家記憶猶新;上至醫生專家下至大眾市民對國產疫苗有疑慮,情理中事。
許是為了安頓人心,林鄭承諾科興疫苗一抵港,其領導班子將帶頭接種。05年多個公共屋邨的食水供應含鉛超標。猶是政務司長的林鄭明令禁止手下為了剔除公眾疑慮而蒙受「屈辱」飲用屋邨鉛水。打倒昔日之我,不再當疫苗白老鼠為「屈辱」,林鄭所求者何?
眾所周知,現今舉世爆發一場疫苗競賽,各國發展中的疫苗數以百計;中國藉此展示強國崛起之意昭昭明甚。雖是讓美國的輝瑞先拔頭籌,科興及國企國藥集團可不遺餘力向海外市場硬推滅活疫苗。國藥的疫苗在巴西及秘魯遇上阻力,卻先後得到阿聯酋及巴林批准使用。際此時刻,香港倘能給科興撐腰落單,肯定有助替國產疫苗響朵。然而民望潛水,即使「為國捐軀」、帶頭打針,林鄭何來公信力洗刷人們對國產科興疫苗的疑慮?時至今天莫非她尚以為自己果是好打得?
要病毒清零,其要義在讓絕大多數人盡早打針,在自體抗疫的同時,切斷病毒傳播鏈,以共建「群體免疫力」,令病毒走投無路。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耗費偌大公帑購買叫人疑慮重重的疫苗,林鄭像是全心全意要病毒盡早清零抑或藉此宣示其愛國情操以上位?
古立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