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堂文化村遭強拆 法學教授絕食抗議

香堂文化村遭強拆 
法學教授絕食抗議

去年已險遭當局強拆逼遷的北京市昌平區香堂文化新村,當局近日無視村內逾600戶業主的反對,再以清拆違建的名義捲土重來。自上周四(10日)起派大批公安及多部挖掘機進村強拆。即使當局自前日起已對村內斷水斷電,但不少業主仍然堅持留守捍衞家園。業主之一的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楊玉聖更自昨日起絕食抗議,並慨嘆:「追求自由及權利是有代價的。」

楊玉聖昨晚接受本報訪問時指,雖然自己已絕食抗議了一天,但身體狀況還好,不過對於當局自前日起斷去水電及暖氣、安裝監控、派人守在門外等行為,實在感到不可思議,亦無能為力,坦言難以預料自己身處的住所何時會被拆毀,目前只好繼續與太太留守。

嘆無法維護私產權

對於當局的強拆行動,楊教授認為這是地方政府對中央依法治國原則的陽奉陰違,不實事求是的例子,認為地方政府此舉只會令外界對依法治國產生懷疑,甚至恐有損中央信譽,因為人民的私產權本應受到公權力保護。對於自己絕食的行為,他坦言其實無法對抗強拆,不過他表示:「追求自由及權利是有代價的」,他深感自己作為法學教授,竟無法維護自己權利,只好採取這種被動的自我懲罰,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面對地方政府。

楊玉聖早前曾表示,自己2016年買下村內一套二手四合院,當時所簽署的合同獲村委會和鎮政府的公章,更獲昌平區國土局頒發的《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房產理應受到法律保護,然而鎮政府卻於本月2日認為他的房產屬違建需要清拆,他大嘆:「只要是黨和政府想幹的事,他們沒有幹不成的。」。

事實上楊玉聖的個案只屬冰山一角,不少業主曾反映:「我當時買房子的時候,崔村鎮和香堂村都給我蓋章,還給我發了印花稅,為甚麼現在就變成我違法了呢?」、「賣房的是鎮政府,說『違建』的也是鎮政府,天下有比這更荒唐的嗎?」據悉,涉事的香堂文化新村是昌平縣政府、昌平縣土地管理局、崔村鎮政府、香堂村村委會於90年代共同開發及初步建房,及後再交由業主出資完善。業主的購房協議當初均獲村、鎮兩級政府加蓋公章。

批內地欠契約精神

香堂村後來更獲「首都文明村」、「北京奧運旅遊接待村」等榮譽。然而,受到去年秦嶺別墅案影響,全國包括北京在內展開清理違建別墅行動,香堂村當時亦被指涉及違建需強拆。北京時事評論員華頗指,事件再次反映出中國政府缺乏契約精神,又指是次涉事的中產業主一定戰勝不了公權力,「再大的螻蟻也只是螻蟻。」

《蘋果》記者/自由亞洲電台

■持盾警察阻擋居民進入清拆現場。

■居民在屋頂寫上SOS求救。

■大批公安封鎖小區進出口。互聯網

楊玉聖(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