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錢包明年變相推實名制

電子錢包明年變相推實名制

【本報訊】金管局推出轉數快(FPS)系統後,多次發生騙徒利用電子錢包的身份驗證漏洞,從受害人戶口盜取金錢的事件。據《信報》引述消息透露,金管局將於明年7月公佈有關加強電子錢包的身份認證標準,非實名賬戶於錢包功能上將會受到較大局限,包括不可轉賬至其他銀行或電子錢包,以及跨境滙款。此舉變相將本港銀行戶口引入實名制,以防止有人利用電子錢包洗黑錢。

據了解,騙徒是以盜用得來的個人資料開設電子錢包戶口,並向銀行發出「電子直接扣帳授權服務」﹙eDDA﹚要求,從事主的銀行戶口直接轉賬至電子錢包。

在新指引下,實名賬戶的身份認證及盡職審查將更嚴格,客戶不單要提供姓名及上載身份證,並要出示其他資料,如地址等,電子錢包商則需使用容貌辨識或實時容貌辨識作驗證。

若現有實名賬戶的身份認證未能達到更新後的審核標準,電子錢包商需要重新核實客戶身份,否則將會視為非實名賬戶。報道引述金管局解釋,該局更新了儲值支付工具行業的風險評估,於9月18日修訂適用於儲值支付工具持牌人的《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指引》,並將於明年7月2日生效。

倘拒絕提供資料 功能大減

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認為,措施乃防止別有用心人使用電子錢包洗黑錢,若用戶拒絕實名制,錢包功能將大減,甚至不能使用個人對個人轉賬等基本服務,或只能進行基本細額增值、消費用途。

據金管局今年6月底止數據顯示,本港現有18家儲值支付工具持牌人,賬戶總數有6,393萬個。港人較多使用的服務商有八達通、PayMe、支付寶香港及WeChat P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