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建水電站致下游乾旱惹公憤 美監測湄公河水壩反制中國

內地建水電站致下游乾旱惹公憤 
美監測湄公河水壩反制中國

【中美角力】

中美在湄公河流域的地緣政治之爭升級。美國近期多番指摘北京在雲南省瀾滄江(湄公河上游中國境內河段稱呼)沿岸廣設大壩和水電站,攔截水流導致下游的東南亞湄公河五國出現乾旱,最新又宣佈資助一個利用衞星跟蹤和公佈瀾滄江及湄公河沿線多座大壩水位的項目,有關監測網站今天起公佈實時數據。中國外交部強調中方自上月起已向湄公河國家提供瀾滄江全年水文信息,批評美方此舉屬「惡意挑撥」。

據路透社報道,部份由美國國務院資助的湄公河大壩監測網上平台昨起啟動。這個項目由總部設在華盛頓的智庫史汀生中心以及水資源諮詢機構「地球之眼」(Eyes on Earth)合作,其中後者在今年4月發表研究,指在去年5月至10月中國於瀾滄江上的11座水壩大量蓄水,導致湄公河沿岸出現乾旱,損害了下游國家的利益。

■湄公河長約4,350公里,往南流經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等國。

美衞星監測該處濕度

除了中國境內,包括中國華能等國有電力企業近年在緬甸和柬埔寨等國投資興建了多個水力發電站。該個美國監測站將利用穿雲衞星的數據,跟蹤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大壩水位。另一個指標「地表濕度」則顯示當地哪些地區比平時更潮濕或更乾燥,有關數據被視為關於大壩對自然流量影響程度的指標。

史汀生中心的湄公河研究員艾勒(Brian Eyler)說:「監測站提供的證據表明,中國11座(瀾滄江)主流水壩的設計和運行方式都是經過精心安排和營運,以最大限度地將水力發電賣給中國東部省分,而根本不考慮對下游的影響。」

■位於雲南大理州的瀾滄江小灣水電站。

稱控制流量反指挑撥

不過,中國政府以往一直都否認在上游「截水」導致下游國家乾旱之說。由國家支持的中國可再生能源工程研究院在12月4日發表的報告稱,美方一直無法提供充份的證據,強調「瀾滄江上游水電站對湄公河下游鄰國的積極效益是顯而易見的」,並指汛期水庫蓄水有助防止下游洪水和乾旱。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昨回應稱,中方自上月起開始向湄公河國家提供瀾滄江全年水文信息,瀾湄水資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也於近日開通運行。他謂瀾滄江水電站建成以來,通過雨季蓄洪、旱季放水,有效避免了下洩流量大起大落的情況,體現了瀾湄國家間水資源合作所取得的成績。「中方歡迎域外國家對瀾湄國家開發利用水資源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但我們堅決反對惡意的挑撥。」

瀾滄江及流出中國後的下游湄公河,水道全長4,350公里,流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中國早前同意與湄公河委員會分享水資源數據。湄公河委員會成員國包括泰國、老撾、柬埔寨和越南,是湄公河跨國水利合作的諮詢機構,中國和緬甸則為「對話夥伴」。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