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貼地的震撼 - 林夕

真正貼地的震撼 - 林夕

12月10日台北四級地震,連香港都有感。之前地震剛好都在家裏,左右搖晃再厲害,都是左右擺動,在那麼高樓層,原來真的離地了。

這是第一次站在水泥蓋着的地殼上,跟所謂地牛一起攪動了幾秒鐘。那震盪從雙腳傳到心房,雖然未至於會聯想到災難片地表裂開的場面,腳底卻確切地感受到地下有一股力量,撐得太久要破土而出。

這是名副其實的貼地,有感地震,不只是氣象局三級、四級的數字。當時身在華山電影館外,剛剛看完《刑.暴.誌——記抗爭者》首映,分享會完畢後,跟同場觀眾聊天。這電影紀錄了大陸維權人士所受過的酷刑,然後由四位香港社運人士體驗這種種折磨,「死人床」、「棺材倉」,還有太多忘記了也不想記得的名堂,顧名也不能思義的設計。

親身感受他人的痛苦,也只是模擬,知道這折磨有個底線與終點,旁邊還有攝影師有打燈的人在,跟真正被囚禁要躺在「死人床」上一百多小時不等,還是差遠了。更何況像我這樣的觀眾,一邊看一邊覺得窒息,相比真人真事的主角,翻遍腦袋裏的形容詞,也顯得太膚淺。

這電影在香港大概無緣公映,希望大家將來有機會在網路上觀看,當然,實實在在是兒童與成年不宜。張超雄在模擬酷刑時說:「肉身的痛苦即使還可以忍受,只怕精神意志會受肉體的折磨而變軟弱。」四十八分鐘的短片,長如閱讀《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輕》,沈重不只是兩個中文字。

酷刑剝奪一個人的尊嚴,要囚犯像野獸一樣生存,用身體的痛苦試探堅持信念的底線。 分享會上內心抽搐完後,開口說第一句話是:「看着看着只覺得有完沒完?可是電影完了,現實依然繼續」,然後幾乎講不下去,欲說已無言。當我拿着麥克風哽咽着「分享」時,不只失禮,還有慚愧,因為想起在《最後的信仰》內寫過:「靈魂內有信仰/搶不去/這種搶匪也許/比你畏懼」。

寫出來容易,講出來也奢侈。我不會懷疑:「抬頭尚有天空/敲不碎/埋頭尚有智慧/思想/他人難偷取」,但信念不是別人搶走,而是自己放棄的,能受夠酷刑之後依然堅定不移,到底要有多強大的精神力量?回家後巴不得即時在沒有鐐銬情況下模仿睡在「死人床」上,身體躺成一個大字不動,看可以撐多久。

忍受完那一小時不到震撼,剛好立足在震盪的地殼上,是一場接一場的連續劇,體驗完畢,才是考驗的開始。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