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企攻社區團購 官媒斥「只惦記白菜」

科企攻社區團購 官媒斥「只惦記白菜」

【本報訊】內地社區團購生意受惠疫情而迅速發展,成科網巨頭下一個兵家必爭之地。除美團(3690)及阿里(9988)近月宣佈成立社區團購分部,京東(9618)亦入股業內龍頭興盛優選;惟市場大戰初起,嚴重打壓傳統零售商生存空間。官媒批評相關科網巨企忽視創科責任,「只惦記着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暗示或會出手打壓。

所謂「社區團購」類似香港網購,惟以居住社區為單位,由「團長」拉人團購;消費者預購後可到便利店或區內商店取貨,節省運輸成本,團長則可抽佣。高盛曾預計,社區團購今年市場總值2,000億元人民幣,故各大科網巨頭均希望爭奪這塊「肥豬肉」。

目前內地社區團購三大平台為「興盛優選」、「十薈團」及「同城生活」,其中十薈團由阿里投資,京東上周亦宣佈以7億美元投資興盛優選;市傳字節跳動及快手也有意入局。

惟局面引起官方關注,《人民日報》上周五在網上發表評論文章,批評科網巨頭「只惦記着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期待他們承擔科技創新責任;並強調科技創新要把投資的存續期延長。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亦提出,「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專家:趕走零售商 料中央干預

事實上,科企龍頭為爭巿場佔有率,紛紛以本傷人,利用大數據分析居民日常需要,再透過補貼,令相關產品售價遠低於市價,例如1仙人民幣(約0.011港元)可以買一筐雞蛋或一份南瓜,甚至大蔥、水果免費送給買家。

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認為,大集團打價格戰會趕走小型零售商,亦打擊潛在競爭對手;假如長期變成寡頭壟斷,小商戶利益受損,會導致失業等民生問題,引發社會不穩,中央肯定會出手干預。《華爾街日報》分析官方干預動機更大,認為習近平長期不信任民營企業,一些被視為不服從黨命令的民企,有機會被政府接管或納入國企。

另外,上周六網傳阿里創辦人馬雲、美團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王興以及拼多多董事長黃崢等,紛紛表示會退出社區團購市場,有內媒引述消息人士指上述為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