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唱好與黃金爭鋒 Bitcoin狂潮重臨

大行唱好與黃金爭鋒 
Bitcoin狂潮重臨

【數碼金魚缸】「每次殺不死你殺不死你也醫好你」,金融世界都有second chance,科網股經歷過千禧年的泡沫爆破後,幾年後重生,孵化出現時幾隻生金蛋的巨擘。比特幣(Bitcoin)剛好三年前創下兩萬美元的「癲價」後,一蹶不振飽受質疑,三年後竟迅雷不及掩耳地再創新高,是重生還是花生?

今次比特幣翻熱,有一定因素支持,尤其是不少老牌基金如Paul Tudor Jones及索羅斯前愛將Stanley Druckenmiller表示,會撥出一定比例資產投資在加密貨幣,有指近期密密收集的,還包括富豪的家族基金,總之就是說投資加密貨幣的人口出現老化,由之前主要為熱衷試新科技的前衞後生仔,轉而吸納較多傳統的成熟投資者,客路擴闊,開始走入主流,自然增加需求。

央行搞國營加密幣

另一因素,則是基建方面的成熟,Visa、PayPal開始提供比特幣交易及持有服務,芝交所的加密貨幣期貨,未平倉合約是兩年前的三倍,比特幣ETF的現金流入不斷創新高,金融產品齊全,有得對沖風險,有大型可靠金融公司代客持有,不懂加密貨幣的繁複交易程序,也可以透過流動性不俗的ETF上車。當然,幾年前監管機構對這新興產品摸不着頭腦,幾年後紛紛推出法規,甚至央行自己都想落水,推出國營加密貨幣。

即使如此,比特幣在個多月間升近一倍,仍然令人咋舌,有坊間歸咎有大行接連唱好,包括老闆曾狠批比特幣的摩根大通,於10月發了一份報告,標題為「比特幣與黃金爭鋒(Bitcoin’s competition with gold)」,提到有資金由黃金換馬至比特幣,由於比特幣市值現時只是2.6萬億美元黃金市場規模的3.1%,若要看齊實金市場,比特幣起碼要升10倍,彭博引述一名策略員更估計,加密貨幣市場即使增至實金的5%,也意味目標價3萬美元。富達基金亦發表報告,指比特幣可用作另類資產來分散投資。

外界常常將比特幣與黃金比較,除了因為比特幣有「數碼黃金(digital gold)」的稱號外,也因為兩者都沒有股息或利息收入,都被視作市場對傳統貨幣信心的逆向指標,意味一旦傳統貨幣出現濫發,導致貶值或通脹時,供應有限的黃金及比特幣,便具有保值的作用。

但要說到比特幣正蠶食黃金的投資地位,我想用數字說話,於是以python程式取得比特幣與黃金的價格表現(見圖一),今年以來其實兩者頗多時間齊上齊落,較特別的是10月中比特幣開始急升,與黃金的走勢背馳,直至最近期兩者又較為同步。

若看30日波幅圖(見圖二),兩者同步的時間同樣不少,反映資金或因類似原因流入黃金及比特幣,但近期比特幣確實較金價波動。

我於是檢視比特幣與黃金回報的30日滾動相關系數變化,發現今年以來的相關係數為0.24,但30天滾動相關系數的變化頗大,而又可以粗略分為兩個階段,8月前大部份時間均低於全年平均,但8月後則高於平均,反映的是下半年不少時間兩者走勢其實更為脗合,直至最近兩者相關性才急回,但乃維持正的關係(即傾向齊升齊跌)。事實上,黃金與比特幣的回報相關係數只有6、7月間曾出現負數,即出現你升我跌的向左走向右走現象。

暫時看來,大量黃金好倉換馬到比特幣的情況似乎並不成立,但至於在新資金的吸納上,這一期似乎確實是比特幣勝一籌。

投機味較淡 反有利發展

不過,正如圖二所示,比特幣的波幅仍然相當高,比起黃金,以致港股美股都高一大截,意味風險依然不低,那今次的升幅是否又無以為繼?坊間不少人會用Twitter的話題人氣來量度比特幣的「熱度」,即人氣越高企往往有利幣價,但要採集Twitter的長時期的人氣數據並不容易,我姑且使用Google Trends來充當proxy(見圖三),發現過去越多人google搜尋bitcoin字眼,確實與幣價水平關連,有趣的是,現時比特幣的人氣,距離2018年新高時仍差一大截,似乎今次升市投機味道較淡,反而有利其健康發展。

價值不穩定從來都是加密貨幣為人詬病的原因之一,至今加密貨幣如何估值也很難有一致的看法,坊間的最牛及最熊預測可以相差千倍,令比特幣淪為「信不信由你」的工具,你是信徒的話,明日的它可能比黃金更有價值,懷疑者則認為它一文不值。兩派陣營南轅北轍,涇渭分明。

尼奧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