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宅錄●有家不歸 享受每天的句號 車中泊上癮 一周瞓五晚

非常宅錄●有家不歸 享受每天的句號 
車中泊上癮 一周瞓五晚

44歲的Jacky是清潔公司創辦人,本與家人同住,有自己的辦公室,家裏又有自己房間,可以說私人空間多的是,但他偏偏喜歡揸車周圍瞓,一星期「車中泊」五日,享受無拘束的自由。

車中泊一詞來自日本,意思即在車上住宿。訪問當日我在Jacky家附近等他,因為他平日放工後例牌會先回家洗澡吃飯,再駕車到寧靜的地方,享受車中泊,有時到達目的地時已經晚上九點,為的只是想靜靜過一晚。陪伴他的是藍白色車身的豐田Townace小貨車,他說因太喜歡一望無際的藍天白雲,所以把愛車髹成這顏色。問他為甚麼喜歡揸車?他用一句「八成男人都喜歡」來打發我,實際是他喜歡在路上無拘無束的感覺,因為他經常強調,「我不喜歡早上揸車、不喜歡鬧市、塞車,喜歡暢通無阻,一直去到終點。」

Jacky大概兩年前接觸車中泊,因為以前會做餐廳清潔,凌晨才開工,令他習慣在車上小睡休息,漸漸他想改善睡眠質素,就在網上搜尋日本車中泊的資料。說到一星期出走五日,是這大半年內的事情。他在車上播歌,剛巧播到王傑然後笑說:「這是我年代的歌。」一個男人、在燈光昏暗的街道、配上王傑滄桑的歌聲,大抵能幻想是怎樣的畫面。他還會不期然地哼起歌來,享受男人的浪漫。

平日上班步伐急速,可以靜下來的,就是晚上車中泊的時間。

偶爾他會一支公坐上車頂,享受男人的浪漫。

車上設備十分齊全,露營燈、風扇,亦有煮食用具和雪櫃,就像一個小型的家。

是毒男或浪子?海景正過住豪宅

明明家中高床軟枕,仍然每晚駕車到荒山野嶺或偏遠地區睡覺,父母不會覺得很奇怪嗎?「當然奇怪,我媽完全不理解這是怎麼一回事。在別人眼中可能覺得我有家不回,儍的。但平日上班已經很忙,可以靜下來的,就是晚上這個時刻。」Jacky有不少車中泊朋友,不過平日他多數自己出去,因為全部車中泊的同伴都有家室,只有他仍然單身。「他們要問准老婆才可出去,但我很自由,誰找我出去,我都隨時可以,無人找我我就自己出來。」我取笑說他是毒男,他卻反擊說:「我是浪子。」

駕車大半小時後,終於到達目的地。挑選車中泊的地點,大前提是要找一個不騷擾別人,又可以停車的地方。這晚他選擇到大嶼山近海旁的位置停車,「無敵大海景,住豪宅都不會如此舒服。就算我間房有多大、多美都好,四面牆就是四面牆,沒有自由的感覺。」他把車上的枱凳拿出,又在雪櫃裏拿了一罐咖啡,邊喝着邊準備整芝士雞蛋三文治作消夜。

Jacky車上設備齊全,露營燈、咖啡壺、風扇、床墊都有,最令他滿意的,是車中泊朋友為他度身訂做的伸縮床,床架可以縮成一張梳化,晚上睡覺時不消五分鐘又可鋪成一張雙人床。車側有個電視櫃,同樣是Jacky的得意之作,「如果有部真正的電視,而不是平版電腦,家的感覺更強烈,天線可以裝在車頂的位置。」記者測試過,當晚我們是可以看到《全民造星》的。愛車改裝花了五萬元,前後改了四次,現在這第四個版本令他最滿意,「可以睇戲、食飯、睡覺,流動廁所都有,這裏不單是睡房,是流動屋企。」所謂流動廁所,其實是一個小屏風,在入面放一些可吸收排泄物的化學物質,原理跟貓砂差不多,方便過後把化學物質整包帶走便可。

不睡覺時,伸縮床可以縮成一張梳化。

晚上睡覺時五分鐘又可以鋪成一張雙人床。

打風落雨感安全 及時行樂最滿足

我不提問的時候,這個地方的確很寧靜,加上鄰近機場,偶爾會聽到飛機飛過的聲音。天氣不會影響Jacky車中泊的次數,夏天、冬天、雨天他都一樣外出,「每逢打風落雨,外面有風聲雨聲,但我關起車門,自己在內很安全,這種感覺我最喜歡。」吃着消夜,我又再問:「到底為何要成為浪子呢?」 Jacky想了想,告訴我連家人朋友都不知道的原因,「人人都會經歷過拍拖,當無錢的時侯,有些人就會離開,所以我決定了賺幾多使幾多,不需要再遷就別人。車中泊簡化了我的人生,一顆雞蛋、一片芝士、一塊麵包已經令我很滿足,及時行樂,今日想做就做,每一天都是一個句號。」

Jacky笑說,若車上的是電視而非平板電腦,家的感覺會更強烈。

早上7點便起床,吃過早餐又再駕車上班。

瞓覺唔犯法 改裝須申報

玩車中泊最重要是在車上睡覺,潘展平大律師指,車上睡覺不違法,但若停車位置不是停車場或停車位,執法部門理論上是有權抄牌的。部份車主會添置設備,令車中泊更得心應手,但每輛進口車有原廠配置和規格,有任何改動都需要向運輸署申報,根據《道路交通條例》(香港法例第374章)第53(2)條規定,「任何人不得更改或致使或允許他人更改任何汽車或拖車,以致該車輛的狀況令該車輛在道路上使用時,會違反本條例有關其構造、重量、裝備、制動器、駕駛盤或車胎方面的任何條文。」違反該條例的最高罰則是罰款$20,000。

行車證發牌日滿六年以上的汽車,每年要驗一次車,車中泊的零件和設備可能需要全部拆卸。KMI香港驗車創辦人朱祖恩指,車主進行車中泊的設備如只是一些流動裝置,可隨時裝拆,未必構成法律責任。但最好在裝置前了解有關法例,一般如果在泊車之後放上去的流動裝置問題不大,但在道路上行走就應該移除,以免發生意外。

記者:劉芷晞

攝影:張洛晞、蕭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