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肆宣揚】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一篇分析文章指出,中共近年積極宣傳中國模式,除了提供援助,還替第三世界國家政黨安排訓練課程,展現強大中央集權的好處。政治學者吳強也對本報表示,自從中共自詡「大國戰疫」成功後,不斷利用疫情輸出中央集權的中國模式,但他認為長遠來看,中國模式不會得到很大認同,因為中央集權代價相當大。
中共中央政治局前日召開會議,指中國今年就算面對嚴峻挑戰和重大困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仍然勝利在望,而中國也是今年全球唯一能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昨在Twitter表示,中國在八年間減少近一億貧困人口,「這也意味我們已經結束了過去幾千年來中國存在的赤貧。」不論是「戰疫」,或是脫貧,中共不斷報捷,向外國大肆宣傳炫耀中國模式的成功。
《經濟學人》前日一篇分析文章指,中共極期望對外分享有關消滅貧窮的成就,10月中舉辦一場為期兩天的主題研討會,過百個國家參與。報道形容在非歐美國家中,一些官員認為中國的治理形式讓中國富起來,且可以幫助其他國家。在該個扶貧論壇上,肯雅執政黨秘書長杜朱(Raphael Tuju)就對中共的做法十分賣賬,稱他的政黨應效法中共。
《經濟學人》指,要做到把中國模式送出去,需要中共中央委員會對外聯絡部(中聯部)的工作,中聯部雖不直接代表國家,但擁有不小權力,不但與外交部密切配合,且互相交換人員;中聯部的主要任務是爭取外國政黨對中國的支持,但同時亦替外國政黨安排訓練課程,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近月以來,安哥拉、剛果、加納、巴拿馬、委內瑞拉等執政黨官員都上過有關課程。
至於民主國家,例如加納、肯雅和南非,中聯部則贊助其執政黨黨員赴中國研習建黨與治理。監測中國在中歐活動的捷克智庫「解析中國」(Sinopsis)專家哈拉(Martin Hala)將中國的行為喻為組織「新第三國際」,意指蘇聯領導的國際共黨運動。
習近平早在2017年表示,中國的發展模式為其他國家提供「新選項」,雖然他之後堅稱中國沒打算輸出「中國模式」,但是《經濟學人》指,中國明顯地長年以來都這樣做,因為講的雖非宣講共產主義,其目的是展現一個國家毋須民主化仍可變得富有。
政治學者吳強表示,中國在控制疫情後,輸出中國模式的外交工程大舉出動,除了捐款給世衞外,又通過「口罩外交」塑造大國形象,並承諾會優先供應疫苗予友邦。不過,吳強指傳播中央集權的中國模式,很難在疫情中見到廣泛並持久應用,因為中央集權的方式代價十分之大,動不動就封城,而在疫苗即將能在公眾廣泛應用時,中國模式也會退下。
《經濟學人》/《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