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朋友傳來只一句「老闆還柙」,加一張哭臉。下屬那麼擁戴,肥佬黎應感到自豪。可以想像有些機構,同一句話會加一張笑臉!《蘋果》上下一心撐下去,為的是共同信念,做好這份報,就是最實際的堅持,撐己撐人。
學者馬嶽撐下去的方式,是克服激動的情緒,「咬着下唇」,好好寫成《反抗的共同體——二○一九香港反送中運動》,出版成書,近400頁,除了分開主題客觀分析這場運動之外,最重要的是將重要事件,從6.9前奏到理大圍城,每一項扼要紀錄下來,註明資料來源及出處,以備日後參考,可追尋更詳盡的細節,或比較不同的紀錄,由學者深入研究,及普通市民作出自己的判斷。其實整理資料、保存檔案,正是香港最急切有人做和做得好的事。馬嶽為我們的社會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服務。這本書,應該人手一冊,第一時間看完一遍之後,還要小心保管,日後有用。
大事一宗接着一宗發生,讀馬嶽,才覺察很多都有一段日子沒有想起了,不提起,幾乎就忘了,而且忘記了這些事件的重大意義。不但如此,書中還輯錄了很多關鍵調查報告,以表列形式登出,方便對照。有些原始資料,未必人人重視,但對我來說卻十分珍貴,不但減省搜集的煩惱和時間,而且不馬上留住,將來可能無法尋找,這是特別要向馬嶽教授道謝的。例如表六,「雨傘運動被檢控及判刑一覽表」,包括佔中九子、926重奪公民廣場、衝擊立法會等等。將來要作什麼分析、評論,例如討論法庭的角色、取向和作用,對法治有何影響,就必須建基於準確、客觀和全面的資料。意見人人都可自由發表,但只有建基於事實和認識事實的意見,才能幫助我們找到出路,讓我們不但能撐下去,而且有希望、有目標和方向地撐下去。就算是簡簡單單的要「真相還原」,也不能單靠一些人的強列意見,哪怕這些意見表達得多麼義正詞嚴。
我們撐下去是要真相有一天能完整浮現,要公義有一天能彰顯,工作現在就要快快做,不讓證據流失。1967年暴動後,港府做了很詳細的調查報告,包括很多數據附表。儘管我們有理由質疑是否真正不偏不倚,但不減其中的事實報道對我們了解當時狀況的重要。每個為「魚蛋革命」、反送中運動寫傳的人,都須參考67暴動的調查報告。
除了馬嶽,除了紀錄,還有很多人一起用種種方法撐下去。肥佬黎、《蘋果》、獄中三子、好鄰舍北區教會、流亡的年輕人——我相信各人都以自己的方法積極地撐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