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跟蘇富比亞洲區現代藝術部主管郭東杰(Felix)飯敍聊天,不是談趙無極、畢加索就是Bernard Buffet和龐圖運動,西方藝術大師一切軼聞,是我們茶餘飯後當明星八卦品嚐的甜品。談吳冠中可聊上三日三夜,所以今年中我們索性合辦了一場講座,集中談吳老在香港的點滴。
以往一直以為Felix讀的是西方藝術史,原來他在港大主修中國歷史與中國文學,尤愛欣賞中國書法。「我想是受外公影響吧。」Felix呷着咖啡說。
一直知道這位昂藏六呎三、擁有明星臉的拍賣官,母親曾是台灣一線歌手孟婷婷,唱過《新潮唐伯虎點秋香》,直至他出世後便息影專心相夫教子。原來,Felix還有一位有故事的外公──孟化新。
「外公是孫立人旗下王牌軍隊『新一軍』猛將,那是最揪得嗰隊,年輕時跟着孫立人南征北討,打到印度再投入緬甸戰場打日軍,配的都是美式裝備。」孫立人是二次大戰緬甸戰場重要將領,是抗日戰爭少數留美、不是黃埔軍校出身的軍官,說得一口流利英文。這一代名將卻因為遭到猜忌,足足被軟禁33年。
在《中國二戰老兵回憶錄》孟化新寫過一篇《偷渡南高江之役回憶》的文章,講述他曾隨軍四日四夜潛行殺敵的驚險回憶。在山澗、懸崖絕壁中爬過一座山,又滑過溪流,「腿跌傷了連叫一聲都不敢,因為敵人就在一二百米外……身上最後一塊餅乾都沒有。走到南高江東岸的渡河點,江水暴漲,惡浪滾滾令人膽寒。」孟化新與同袍靠隨身裝備渡江,用雨布把軍毯、蚊帳、衣服等捲起作救生圈;六個鋼盔口向上,放在用小竹子搭成的架子上夾好作小浮排和小船渡江,突襲對面1,500兵力,對方竟以為他們是空降部隊。孟化新記得他被敵人發現了,在他背後60米以外的山脊上,日軍一個快放的彈夾瞄準他,子彈包圍了他身體上下左右卻未中槍,他迅即命同袍向敵逼近,發放36發迫擊炮獲勝。
文字彷彿有聲,我像置身槍林彈雨中。問Felix,他卻從沒有一絲外公面目猙獰、沙場殺敵的印象;在他回憶裏,外公是個溫文爾雅的書法家和虔誠的天主教徒,時時毛筆不離手。
孫立人在東北戰場與共軍林彪相持,但與上級杜聿明將帥不和,於1947年被調閒職,沒參與第二階段大戰,同年被蔣介石調到台灣。「外公一同被調到台灣,冇仗打便寫書法,一寫寫到102歲仙遊。」Felix手機藏有不少外公的書法,字非常的文人味,絕不似出於一位武將手筆。
小時候在私塾習字,孟化新「革心」兩個字就寫得特別有氣度。「他的字很『民國』、很『孫中山』,如果在大陸寫的是革命不是革心啦!」Felix說,外公退役後畢生精力都在寫字,每天練字六小時,花了34年手抄聖經。
「他共抄寫了四本新舊約線裝本聖經,晚年生了一場大病,返家後繼續他的抄經功課,其中一套手抄聖經送給了梵蒂岡,證書還在我們台灣的家。」Felix說,晚年外公提毛筆已經很吃力,但寫起來的字仍然優雅秀麗、行雲流水。外公把餘下珍貴的手抄本,一部送給屏東、一部送給高雄教會珍藏,另一部成為了家傳之寶。
鄭天儀
文藝平台「The Culturist 文化者」創辦人、大業藝術書店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