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時代》雜誌選拜登為今年風雲人物,或在很多人意料之內,畢竟《時代》近24年每逢美國大選年,都是選得勝者為風雲人物,今年比較特別是副總統推定當選人也可分享榮譽。但回顧歷史,美國大選勝利者同年膺風雲人物,機率只約一半。
翻查紀錄,《時代》自1927年首次選年度風雲人物,總共有24次正值美國大選,當中13次由總統當選人成風雲人物,但11次不是,最近的一次是1996年克林頓連任,《時代》卻選了愛滋病研究員何大一為風雲人物;1988年老布殊當選,《時代》卻選「瀕危的地球」為「風雲行星」;1968年尼克遜初次當選,《時代》卻選首次繞月的「阿波羅8號太空人」。
《時代》指出,美國總統被稱為「自由世界的領袖」,《時代》以「不分好壞、對世界最有影響力」為選風雲人物準則,大選勝利者自然也成風雲人物熱門競爭者,但並非必然,「連任的總統或跟現任總統屬同一黨的勝選者,比起那些代表國家政治生活出現轉變的總統,較低機會登上封面」。
奧巴馬2012年再膺風雲人物,當時《時代》解釋他憑組合少數和弱勢群族票源連任,代表美國選舉版圖的轉變。喬治布殊2004年連任時再當風雲人物,則有領導伊拉克戰爭的額外因素。也有大選年錯失機會,但在其他年頭補回的例子,如老布殊1990年憑領導波斯灣戰爭成該年風雲人物。《時代》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