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九龍灣麗晶花園第6座再增一宗確診個案,該屋苑自第四波疫潮以來已錄得11宗個案,當中6座佔了九宗。衞生防護中心從6座撿取的22個環境樣本中發現,有八個來自四個單位的樣本(36%)驗出武漢肺炎病毒,包括廁所、㕑房渠口及抽氣扇位置,顯示病毒可能藏於廁所的氣霧當中。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公佈麗晶花園6座環境樣本化驗結果,中心人員在涉事四個不同樓層、有住戶確診的D室單位,共採集了22個環境樣本,其中八個對病毒呈陽性反應,包括廁所抽氣扇、喉面,及廚房地台渠口等。上述陽性樣本的CT值約37至38,屬較高水平,即病毒量較低,「好難講(病毒)係出面定係佢哋自己,亦做唔到基因分析」。
但張認為,數據反映確診個案對環境造成污染,而抽氣扇面亦發現病毒,相信病毒透過氣霧,在廁所的密閉空間中散播。麗晶花園第6座整幢居民已完成強制檢測,暫時未發現大廈內有任何橫向、豎向爆發,其他座數亦暫未有初步確診個案,中心將於12月19日為居民安排第二次強制檢測。
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麗晶第6座過去兩日再有兩宗確診個案,患者分別是B室單位的33歲男子,他周日發病,屬歌舞群組患者,周二曾到訪過德福花園I座地下。昨日確診的71歲男子為D座居民,他也是歌舞群組患者,確診前未見病徵。
從事渠務工程的香港廁所協會副主席熊志權昨日前往麗晶花園視察,發現6座一樓的喉管已有「亂駁」問題,部份去水喉管亦沒有「反虹吸閥」,意味臭氣細菌或可因而傳入室內。
熊表示,香港有95%的大廈污水渠都採取類似麗晶花園第6座的單管式設計,將廁所、浴缸等排水管,接駁到同一條糞渠。如要轉用雙管式或要「搭棚」,改裝需時一個月以上,呼籲居民確保去水渠的U形隔氣裝置儲有足夠的水,每星期注水一公升,以免細菌連污氣流出。若長期沒有倒水,第一次則應倒入1比99漂白水消毒喉管。
《星島日報》亦引述香港測量師學會建築測量組發言人何鉅業指出,發現麗晶有個別住戶改裝反虹吸氣閥,由設於坐廁及洗手盆排水口轉至室外渠管,令坐廁的水封高度受影響,如有相同座向的居民染疫,病毒或可經渠管及水封之間的空隙進入單位。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昨在港台節目表示,日前當局為所有居民進行檢測後,至今找到兩名確診者,顯示大廈未有大爆發。他強調,現時最重要是為麗晶花園的住戶進行喉管檢查,了解喉管失修情況,他呼籲居民,把單位內的U形隔氣裝置須注滿水,並以洗潔精或梘液等沖廁所,以減低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