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與歡樂 - 杜杜

榮耀與歡樂 - 杜杜

拍完了「唐頓莊園」還能拍甚麼?走回頭路拍爛衫戲?還是更上層樓?更上層樓;那麼只有動英國王室的腦筋,索性以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傳記為題材,結果就是「王冠」。「王冠」不外乎是製作豪華的肥皂劇,純粹消閒,格局比「唐頓莊園」大,格調比「唐頓莊園」低。「唐頓莊園」起碼還有三四分清新純情的氣息。總的來說,英國王室成員對此劇集的反應理所當然地屬於負面,而事實上早已經有人詬病編劇只顧經營通俗的戲劇效果而處處罔顧歷史事實。我並非英國王室的觀察專家,因此只能以劇集本身為主要的依歸,來討論一下「王冠」的笫一季第八集「榮耀與歡樂」(Pride and Joy)。

英王佐治六世稱他的大女兒伊莉莎白和次女兒瑪嘉烈分別為他的「榮耀和歡樂」,那是因為伊莉莎白品行端莊,慎言慎行,而瑪嘉烈則活潑可愛,率性而為。伊莉莎白當然更為適合做女王。英國的王室,在君主立憲的大前提之下,統而不治,本來就是一個象徵,一個figurehead。劇中的母后甚至說作為一國之君,首要條件是守口如瓶不發表意見。一旦讓一己之政見漏了口風,順得哥情失嫂意,麻煩隨即而來。王室之所以仍然存在,靠的主要是形象的經營。且慢說「形象」是個新名詞新概念。有歷史以來,統治階級最講求的威望威信,就是形象。形象一旦瓦解,權力也就岌岌可危。所以王室最大的避忌就是醜聞。而醜聞,往往不外就是不合乎宗教道德的戀愛和婚姻。從前的人對王室有一份依戀崇敬,那是因為王室的形象遙遠而又神秘。加冕典禮在大教堂舉行,一般平民根本無可能觀禮。伊莉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禮首次由電視全國廣播,但是傅聖油這最關鍵性的環節還是跳過了,背後的原因就是要保留一點神秘:最後一層面紗不可揭露。王室成員的衣飾、宮殿、馬車、飲食排場,他們的畫像、銅像,就組成一個童話世界;這世界裏的人物仁愛公正,美麗善良,他們的世界亦金碧輝煌,雄偉壯麗。這樣的一個世界,多半是想像的產物,然而對於一般庶民,還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他們始終需要一個敬仰的對象。王室需要盡最大的努力去經營和維護這形象,這形象也就是他們的榮耀。王夫愛丁堡公爵自己也是希臘王室之後,而希臘王朝的崩潰叫他明白這榮耀的根基本質是多麼的脆弱。醜聞隨時可以使這榮耀的泡泡破滅。尤其是現在,王室要保持神秘差不多沒有可能,因此反而轉向平易親民。但是醜聞的威脅還是難逃。

因為生而為人,不管是公主還是庶民,七情六慾仍是天性如此。伊莉莎白二世的妺妹瑪嘉烈可以說是王室的叛徒。她要追求的是自由戀愛,但是最後還是為了榮耀而放棄了歡樂,而結果還是鬱鬱而終。聞說瑪嘉烈公主甚為高傲,很在意她的身分地位。可是或許她終於發現,追求榮耀和追求歡樂,都是同樣的虛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