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實海澄軒 擬全改住宅 每層58伙 僅設4部升降機

長實海澄軒 擬全改住宅 
每層58伙 僅設4部升降機

【本報訊】肺炎疫情持續惡化,本港旅遊業前景黯淡,發展商都改變方針。原定將馬鞍山海澄軒改劃為住宅及酒店混合發展的長實(1113),最終決定摒棄酒店部份,全數改劃為住宅項目,涉及758個單位,但每層58戶僅共用4部升降機。相比下,目前新落成公屋1梯約20伙都可共用2部升降機,該改劃項目密度可謂衰過公屋,堪稱新一代「劏房之城」。

根據城規會文件顯示,新方案涉及758個住宅單位,地盤面積約8.6萬方呎,以6.301倍地積比發展為總樓面面積逾54萬方呎的住宅大樓,約16層高。長實計劃改劃項目後,每層住宅提供58伙,並設4部升降機,平均每14.5戶共用1部,就算每戶只為2人小家庭,每部升降機都由29人共用,繁忙時間尚未體驗城市道路的交通擠塞,已經率先體驗升降機版本的交通擠塞。

當年每呎地價不足$200

與之相比,曾被稱「劏房之城」的紅墈環海.東岸亦只是每層36伙,雖然走廊同樣狹長,但每層都有8部升降機,平均每部升降機由4.5戶使用;而與今年政府新落成的公屋相比,以黃大仙富山邨富暉樓為例,每層提供19伙,共用2部升降機,都不過是每9.5戶共用1部升降機。

新方案改劃較今年年初提交的舊方案,總樓面減少約8.3%。舊方案原定將目前18層,提供831間酒店房間的海澄軒改裝為637個住宅單位,但仍然保留194個酒店房間,總樓面面積約59萬方呎。

海澄軒地段位處鞍駿街29號,1998年2月推出時,原本打算透過公開拍賣形式推出,後來因為地皮用途獨特,地政總署遂改以招標形式推出,無奈同年因受亞洲金融風暴吹襲,加上利息高企等因素,入標反應冷淡,當年僅錄兩份標書。最終由長實以1.2億元投得,以可建樓面約 60.7萬方呎計,每方呎樓面地價只需不足200元,價格低至令市場愕然,甚至令地政總署受審計署批評。

山頂文輝道下周截標

市場對未來豪宅市道看淡,山頂文輝道下周截標,市場同樣擔心地段有流標風險。

普縉執行董事及企業發展部總監張聖典認為,山頂豪宅地供應十分有限,而且地皮景觀、規模均屬理想,相信大部份戶數享有南區海景,估值約104億元,每方呎樓面地價4萬元。

地皮面積約13.5萬方呎,最高可建樓面近26萬方呎 ,原於2018年推出但流標,政府於今年將地段「一拆二」後再次推售,相應降低投資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