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囚纓其冠 鼎鑊甘如飴(林卓廷)

楚囚纓其冠 鼎鑊甘如飴(林卓廷)

林鄭政權的鎮壓越趨瘋狂!近月不斷濫捕濫告異見人士,近日更「進化」至無理凍結抗爭者家人和民間團體,包括其職員的銀行戶口,進行無差別連坐式鎮壓,不單引起國際社會的新一輪反彈,更動搖包括保守商家在內的香港各界,對銀行體系的信心,擔心一人被指犯法,全家受刑,資產被凍結。執筆時驚悉黎智英被加控國安罪,林鄭政權之橫蠻無道,令人心寒!

要理解香港所受鎮壓,必須北望神州。內地政權對民間的嚴密管控冠絕全球,民眾生活一舉一動完全受監控,公檢法正是維持政權穩定的必要工具。無論公安部、檢察院,還是法院都必須「跟黨走,聽黨指揮」,中共牢牢操控,有人治,無法治,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大陸這一套已極速在港實行,國安署已成為超級部門,凌駕各政府機構之上,聲名狼藉的警隊亦早已摒棄政治中立和不偏不倚的執法標準,一味濫捕民主陣營人士,縱容包庇藍絲惡徒;惡名昭彰的鄭若驊更淪為中共的橡皮圖章,先決定要整治誰人,再羅織罪名,最後才堆砌所謂證據「告住先」,甚麼「達致合理定罪機會」的檢控標準,早已埋葬在雪廠街律政中心地下墓室了;法院這條防線也危在旦夕,極左土共不斷施壓,要求所謂「司法改革」,要成立甚麼量刑委員會檢視法庭判刑,肆意摧毀香港的司法獨立。不少法官的判刑不單越趨保守,動輒重刑伺候輕罪者,多名被誣衊未定罪之抗爭者,更遭拒絕保釋,未判先囚,長時間被剝奪自由。守護法治原本是執法、檢控和司法環環相扣,現在恐怕只剩下法院中部份堅守法治精神的法官負隅頑抗。

筆者所知,律政司已有大量人員離職或準備離職,寧願大幅減薪重投私人市場執業甚至離開香港,亦不想狼狽為奸,出賣良知和專業,就連「成功」檢控無數抗爭者的時任刑事檢控專員梁卓然都在辭職電郵中「明志」,表明他長期與其上司鄭若驊就刑事檢控科如何運作持異議,更提醒檢控人員必須謹記檢控從來不是追求定罪,而是基於證據,以合適罪行提出檢控,確保被告獲得公平審訊和符合標準的刑罰。有關離職感言與公眾對其一貫印象無疑落差甚大,但無論如何,清楚顯示連這名「勇悍」刑事檢控專員都不容於表面屬鄭若驊治下的律政司。

現時警隊和律政司的執法和檢控標準,淪落至「有權用盡、無權濫權」的地步。和平集會遊行動輒重罪檢控;記者履行職務,揭露警黑惡行,則以「石頭要鑽出血」的精神,無限演繹法律條文提出無理檢控;議員履行公職監察警方,保護市民,反遭濫權誣衊,筆者亦身受其害。縱使眾多警員在審訊過程中,被法官多次批評證供「前後矛盾」、「不可信」、「大話冚大話」,但無一遭到處分,遑論被控以「妨礙司法公正」,控方輸官司、輸訟費比比皆是,律政司和警方仍然堅持濫告。政府不告民間告,議員多次私人刑事檢控違法者,法官審視呈堂證據認為足以提出檢控,決定開審,都遭到鄭若驊橫蠻接管,終止檢控。

相反,警方和律政司對待政府陣營人士及其支持者明顯放軟手腳,無論是濫暴襲擊記者和市民的警員、7.21白衣人、持械傷人的保皇支持者,以至在議事廳公然傷人的保皇黨議員,無不獲得警方縱容包庇,「無法識別嫌疑人」、「證據不足」……總之以放生自己人為最高行事標準。萬一證據確鑿,疑犯背景夠硬,不拉也不告;若背景不夠硬,則以輕罪檢控,大規模犯案,只檢控少數,務求大事化小。

與黑夜鬥長命 黎明總會來到

政權超限式濫捕濫告,旨在以強權壓制民意,以牢獄封閉思想,妄想最終能摧毀香港人的意志。然而,他們每次行惡,只會提醒世人獨裁之可恨;每名義人的堅持,也是黑夜中一點微弱星光。我們從沒有忘記眾多的抗爭者,無論是身陷牢獄的手足,被捕候審的朋友,以至飽受迫害被迫流亡的香港人;無論是傳媒中堅、社運朋友、年輕學生,我們都要堅持信念。無人能知,黑夜有多漫長,我只知道,必須在困苦中尋找卑微的欣慰,勤做運動,保存力量,與黑夜鬥長命,黎明總會來到的。

走筆至此,得知我的好友黎智英會被加控國安罪,恐怕一段時間將繼續受此牢獄,我深知吾友意志剛毅,煮鑊如飴,希望在此送上祝福,願你平安。香港人,毋忘初衷,各方珍重!

(註: 題出自南宋名臣文天祥獄中所寫《正氣歌》,「楚囚纓其冠」表示楚國俘虜被囚,仍繫楚國衣飾,不忘身份;「鼎鑊甘如飴」指身受鼎鑊那樣的酷刑,也感到像吃糖,表示不怕犧牲。)

林卓廷

前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