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好●左膠的身份政治

讀書好●左膠的身份政治

立場新聞訪問流亡德國三年的黃台仰,談到德國社會現況,他說當地年輕人最關心的政治議程,是氣候變化和極右納粹問題,關心LGBT權益也很多。所以香港問題在他們眼中,並不排在很高位置。其實,在美國也是如此,BLM種族歧視問題遠比中國威脅更受人關注。因為今日世界民主國家,要求自己的身份獲得承認,已經成為政治參與的主軸,種族、信仰、性傾向、性別都是身份認同所在,取代了自由丶民主丶憲政的宏觀認同及經濟平等信念。

史丹福大學政治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是宏觀政治歷史分析的「星級導師」,他預告冷戰結束提出了轟動一時的論述:歷史的終結,自由市場資本主義成為歷史最後的形態。但現實很快就告訴大家自由市場民主政體沒有去到應許之地, 首先出現是「文明衝突」,國家之間因種族宗教及文化分歧,然後是獨裁政權再興,戰爭動亂沒有平息,只是走向另一形態。民主自由國家內部政治也起了新變化:民主衰退,左右翼民粹主義抬頭。福山在2018年發表新作《Identity: The Demand for Dignity and The Politics of Resentment》,中文版《身分政治》剛在台灣推出,此書是修正他的歷史終結論,並進一步分析今天出現民主衰退及民粹抬頭的根本原因。

福山認為民粹興起來自三大滙流:首先是人類尋求尊嚴的天性; 其次是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後歐美國家國內政治環境的變化; 最後是快速工業化與全球化。尋求尊嚴等如尋求認同,這是古希臘哲學家已經開始討論的人性本質。

左膠捨本逐末

福山認為歐美民粹抬頭,其中一個原因是為勞工階層爭取尊嚴的左派政黨離棄了他們,由馬克思到社會民主義政黨,本來是在追求經濟平等,改變所得再分配問題。今天他們已捨難求易,經濟轉型及產業政策太多利益集團介入,相反追求身份認同及平等的姓別、族裔、性傾向等相對容易,身份認同、尊嚴平等取代了經濟或機會上的平等。BLM運動在社交媒體傳播;運動巨星單膝下跪,在英超球衣上熨上No Room For Racism,比起改善黑人結構性貧窮問題,實在簡單得多。

特朗普的橫空出世,是當左翼開始強調身份政治的同時,信奉清教徒倫理辛勤工作;傳統家庭觀念的美國工人階層在公共領域的討論徹底消失了。他們甚至被民主黨人嘲笑為loser,經常飲醉酒打老婆的大老粗redneck。美國民主黨精英眼中的進步主義,其實沒有美國工人階層的份兒。福山指出全球化帶來了加劇了美國經濟不平等,當工人的憤怒是雖然得到福利支持基本生活,但卻活得沒有尊嚴,得不到社會認同,這種憤恨成為特朗普崛起的基礎。也解釋了本來令中下層受惠的奧巴馬平價醫保計劃,竟然有近四成三人希望廢除或放鬆,其中不少更是受惠者。他們需要工作帶來的尊嚴,而不是福利。

我認為左翼忘記了「解放」是甚麼事?BLM、同志平權、改寫白人男人至上的世界歷史、動輒指控人歧視、拉倒邱吉爾雕像,就是解放?人要活得有尊嚴,得到認同,最基本是勞動得到合理回報,擁有合理生活水平。不處理全球化的問題,工作外移、再工業化、產業政策、貿易戰,再過多一百年,種族問題也不會解決,因為最根本的其實是階級、貧窮等老問題。

身份政治不能取代傳統的分配政治。

劉細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