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疫情下娛樂場所暫時關閉,市民改到郊野「唞唞氣」。環保團體綠色力量發表本年度《香港郊野垃圾調查》,發現四成受訪者疫情期間到訪郊外的次數更為頻密,但同時令郊野垃圾問題有轉趨嚴重。團體呼籲市民郊遊時妥善處理垃圾,以免影響生態環境。
綠色力量今年10月23日至11月16日以網上問卷形式,訪問481位過去一年內曾到訪郊野的人士,發現市民郊遊的習慣在疫情下明顯轉變,四成受訪者較以往更頻密到訪郊野,由去年平均每月到訪郊野2.8次,倍升至今年的6.4次,當中一半受訪人士指疫情下減少外遊和進行其他休閒活動,故以郊遊代替。
然而,調查同樣發現有三成半受訪者因疫情而減少郊遊的次數,由去年平均每月到訪郊野三次減至今年的0.9次,當中有九成人因疫情減少出行,故同時減少郊遊次數。
隨着越來越多人到訪郊外,郊野垃圾問題亦漸趨嚴重。逾半受訪者表示,留意到多種類型郊野垃圾均有增加趨勢,當中九成受訪者指包括口罩、消毒濕紙巾在內的防疫用品垃圾增加最為明顯。調查同時發現,受訪者郊遊時製造的垃圾,數量依次為紙巾、食物包裝和膠袋,分別佔六成、五成及四成。
今年調查因應疫情而增加了「即棄口罩」及「消毒濕紙巾」兩項垃圾類別,綠色力量高級保育經理呂德恒表示,約四成受訪者郊遊時會製造此兩項垃圾,每次郊遊平均製造約1.5個即棄口罩,以及近兩張消毒濕紙巾垃圾。
呂德恒推斷,可能有不少過去沒有行山習慣的市民今年走到郊野,但部份市民未能妥善處理垃圾,令郊野垃圾問題越見惡化。而受限聚令影響,往時坊間經常發起的郊野公園清潔活動同受影響,部份相關活動須取消。他呼籲市民郊遊時妥善處理自己產生的垃圾,不要以為有人清理便掉以輕心,因不少垃圾會被吹至難以清理的地方,進而影響環境和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