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大最新研究發現以鼻紙條採集鼻液樣本,準確度與鼻咽咽喉和深喉唾液相若,在兒童身上鼻紙條檢測陽性比率更較深喉唾液高,過程亦較舒適,6歲以上兒童更可自行採樣。團隊冀未來進行大型研究後可推出供醫院或坊間使用。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助理教授陳韻怡表示,團隊近月招募38名來自威爾斯親王醫院的確診武肺病人,包括有病徵及無病徵個案,20名成年病人介乎22至74歲,其餘18人則介乎6在17歲,發現鼻紙條採樣方法與鼻咽、咽喉拭子檢測結果準確度相若,一致比率達95.2%;對比深喉唾液一致比率則僅68.2%,在七個不一致樣本中,六個深喉樣本呈陰性,但鼻紙條呈陽性,當中六個是兒童,年齡介乎6至11歲。
陳韻怡指現行深喉唾液採樣方法,對幼童及長者來說較複雜,樣本質素參差,導致測試準繩度降低,效果不理想,改以鼻紙條採樣,紙條會緊貼鼻膜一分鐘,樣本質素較穩定,過程亦較舒適,「只需要將紙條放入鼻甲,再由外按壓鼻翼,均勻吸收鼻液一分鐘就可以送到實驗室」。陳又指其中六名病人樣本室溫放置72小時,仍可檢測到病毒RNA,病毒指數與另外兩種採樣方法在統計學上沒有太大分別;鼻紙條的成本與一般鼻咽拭子亦相若。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助理教授陳晶晶指,鼻紙條只能採集到上呼吸道病毒,但大部份病人其實毋須採集下呼吸道病毒樣本已能確診,鼻紙條可自行採樣,可減低感染醫護人員的風險。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林鴻生教授表示,現時兒童在採樣過程中容易感覺不適,往往會掙扎,「可能一見到支棒就喊」,故紙條可照顧到相關兒童或長者需要。
是次研究已於期刊《Journal of Infection》發表,就何時能將鼻紙條應用在公院,他指仍有待更多研究數據支持,團隊亦正進行有1,000人的大型研究,包括讓病人自行採樣,冀未來可再分析數據,推出醫院或坊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