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兩年前放寬村屋天台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要求,吸引近萬村屋業主爭相申請,近日有能源公司更殺入市區,以「零投資」即可共享賣電收益作招徠,本報發現大角嘴有50年樓齡舊樓的法團早前答允於天台安裝太陽能板,聲稱13年合約期內法團可賺取38萬元電費。事件帶出政府在太陽能系統監管上指引含糊不清,沒明確限制市區多層式樓宇安裝太陽能板可佔據天台比例的上限,有小業主批評法團在未有召開業主大會便匆匆簽約,現時天台已安裝合共兩噸重的石躉,有業主及專家擔心該舊樓天台可能無法負荷重量,潛藏危險;居民亦關注天台被太陽能板佔據影響火警逃生,促法團停止工程。
記者:趙媛媛 郭杏妤 梁德聰
涉事舊樓是大角嘴一棟近50年樓齡樓宇,居民A小姐指今年8月初法團突向業主派通告及問卷,指年底前將與一間能源公司簽訂為期13年的合約,參與中電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計劃,需於天台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並賣電賺錢。法團指安裝及保養費用均由同一間能源公司負責,法團毋須承擔風險及付安裝費,更預計10年內法團可分享近38萬元賣電利潤。若以該大廈有144戶住宅推算,每戶每年可獲260元。
不過居民指該份問卷只有三條問題,十分粗疏,包括問業主如何評價大廈以「零投資」參與該共享計劃、怎評價已公佈資料,以及有何意見。A小姐批評問卷未有披露合約條文及工程細節,「我淨係知道能源公司個名」。10 月底法團於大堂貼出問卷結果,交代只收回20份問卷,當中僅11戶(僅過半數)支持,她質疑工程在支持不足下仍上馬,法團只重申能源公司承諾會就太陽能板工程買第三者保險及負責維修。
近日,多名工人搬運大量沉重的石屎躉及金屬支架到天台,她憂慮舊樓的天台負荷不足出現危險。她指太陽能板佔用超過半個天台,擔心影響火警逃生,「大廈咁多人,仲有超級市場喺二樓,萬一發生火警,好多人或要上天台逃生」。她更憂慮安裝太陽能板可能影響大廈已購買的第三者保險。
《蘋果》曾到負責工程的能源公司註冊地址,發現地址為秘書公司,網上亦無法尋獲該公司資料或聯絡方法。記者再到涉事大角嘴舊樓視察,目測逾3,000呎天台已放滿80多個,長約30厘米,重近30公斤的石屎躉,估計整批石屎躉重近2噸,佔據天台7成面積,當時更有石屎躉已裝上一米高金屬支架,估計稍後會裝上太陽能板。
《蘋果》曾致電該大廈業主立案法團姓徐副主席,他解釋太陽能計劃收益將全數撥入法團作日常開支,以減低管理費加價壓力;翌日法團姓張秘書亦指安裝太陽能為幫補法團開支,並強調獲能源公司承諾工程不會影響大廈結構,能源公司亦會購買工程保險及相關責任保險,但法團始終未有公開工程合約條文。
資深土木工程師兼屋宇署認可人士倪學仁關注舊樓天台會否負荷過重造成風險。他指,近50年樓齡的樓宇,可借人踏足的天台一般負重上限為1.5 kPa,即每平方米可承受334磅,足以設置普通金屬架及太陽能板。但今次涉事樓宇的天台卻使用大量石屎躉裝設太陽能板,他擔心可能超出負重上限。
現時政府規定新界村屋天台太陽能板不得佔用天台超過一半空間,但市區多層大廈天台太陽板究竟最多可佔用天台多少面積,卻欠決統一的說法,情況混亂。消防顧問技術總監梁錦得建議應在天台預留足夠空間,予住客發生火警時逃生或等待救援。
屋宇署回覆指,會跟進了解上述個案及翻查紀錄,如有需要會採取適當跟進行動。環境局指截至今年9月底,兩電共收到逾11,000宗上網電價申請,其中85%為住宅處所,絕大部份為獨立屋或村屋。而兩電已批出超過10,000宗申請,但暫只有逾5,000宗獲批申請已接駁到電網並能賣電獲得收入。
1. 光顧有信譽承建商及選用較優質物料,減低火警風險
2. 承建商要找認可人士確認天台可負荷到太陽能系統的重量才動工,並按照法律要求施工,如新界村屋天台的太陽能系統不高過2.5米、佔用天台不超過一半面積及太陽能棚下方不可密封
3.承建商要先向電力公司交申請及圖則,獲批後才動工
4.宜在天台加裝漏電保護裝置
資料來源:太陽能板業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