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上月底發表「苛政報告」,突將通識科改頭換面,形同殺科。有退休中學校長撰文批林鄭施政報告充滿政治考量,慨嘆當局對通識科的更動,完全漠視教師付出,「昔日老師為了六個教學單元設計教材,努力研磨雕琢,當中積累的教學心得卻換來『通識科第一日已出現問題』的棒喝,究竟誰是始作俑者?何解又要通識科老師一力承擔?」
中學校長會昨日刊登該會榮譽總幹事黃謂儒以《2020年施政報告──喃喃自語?自問自答?》為題的投稿,表達對林鄭新一份施政報告的看法。他認為施政報告雖長達三萬多字,但內容缺乏理據,「或許是因為內容以『政治考量』為出發點,例如:報告中140多次提到國家、內地、大灣區、憲法、基本法、國安法。」
黃續指施政報告教育部分清楚彰顯林鄭的「政治考量」,十一段中,四段均與「社會事件」、國民教育、通識教育等有關。黃直言,「於我來說,報告中各點都影響香港對教育,影響我們的下一代。他們,不是我這老人,將要面對『五十年不變』,或許『五十年不變』實在已提早改變?」
林鄭於施政報告記者會上曾指「通識科自從十年前推出以來一直都是爭議不斷。近日見到社會的紛爭和這麼多中小學生違法違規而被拘捕,更加令人擔心在教育、在學校、在課堂裏,其實學生們正接受一些怎樣的教育。」黃於文中質疑林鄭將學生違法違規與通識科拉上關係,背後有否數據支持。
黃指政府計劃將通識科課時減少一半,質問政府如何處理教師過剩問題,黃更忠告打算轉教其他科目的通識教師須打醒十二分精神,「免得因不是專科專教,導致教學犯錯而被終生除牌。」
文章亦表示,上世紀「搬字過紙」、「鐵板一塊」的教育方式已不合時宜,「今天如仍以單向式、灌輸式着學生全然接納與尊重《憲法》、《基本法》、《國安法》,是否有效?」黃謂儒接受本報訪問時,再次希望林鄭交代清楚更動通識科理據。他又指,400多位校長均期望與當局盡快討論通識科改動。
教育局回覆指,對個別人士對教育問題的意見,不會逐一評論。教局續稱他們是教育政策的制訂者,亦是教育專業部門,決定是以學生利益為依歸,堅稱有關決定獲不少社會人士及教育團體認同及支持。
局方指,通識科是跨學科科目,通識科教師持有通識科或其他學科的學位以及相關師資培訓資歷,加上新課程仍屬必修必考,並參考現行課程宗旨及目標精簡內容,相信現任教師不會對新課程感到陌生,可勝任教授新課程。局方又稱,學校教師人數是按學校班級數目及班師比計算,改動不會導致教席減少,惟教師任教科目安排及課節調配,學校可按校本管理原則靈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