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黨與建制派的分別 - 曾志豪

紫荊黨與建制派的分別 - 曾志豪

紫荊黨橫空出世,要招收25萬黨員,最害怕的不是泛民,反正都被DQ,而是一直的龍頭大佬,建制派。

大家都愛國愛港,你紫荊黨居然要招收25萬黨員,那麼其他建制派食風啊?

紫荊黨成員都是「海歸派」、「港漂」,即是內地出世、外國留學、香港工作,履歷見得人,最重要是,出身內地,同聲同氣,和香港土共截然不同。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個「非我」是比較出來的。泛民固然是「非我」,那是和「愛國政黨」相比;但如果香港的愛國政黨和大陸出身的政治精英比,香港政黨又變成「非我」了。看來,大陸仍然沒有把香港人當成自己人看待。

紫荊黨和建制派最大分別,便是有自己的政策論述,有自己的政治理念。我們不是贊成紫荊黨的提案,而是要說明,傳統本港愛國政黨,是沒有這種政治論述藍圖規劃的。

先講政治上,建制派沒有自己立場也沒有自己的藍圖,只是跟緊中央,小心謹慎,你話07/08有雙普選就有,你話無我們就修改。紫荊黨居然提出了立法會要改革,實施兩院制,上院由眾人協商產生,即係政協+功能組別;下院議席全體普選,體現民主精神。即使這個方案對香港市民來說仍然不是「真正雙普選」,但至少是一個新的論述和想像。建制派表示「好耐無自己動腦思考」。

另一個例子是「明日大嶼」。建制派一路只用兩個方法sell:靠嚇靠呃。靠嚇就是「誰反對誰便是抹黑中央政策」等等;靠呃就是「相信政府的方案造福香港未來」云云。結果香港人仍然不買帳,覺得明日大愚倒錢落海。

紫荊黨不同,居然想出了「全民均等持有股份」的橋,每個香港人集資兼擁有一股,讓明日大嶼變成「全香港人有份的投資項目」。這種針對人性的做法,以利誘聽話,豈不更有成事的可能?

兩相對比,你會發現,舊的建制派只能用忠誠搭救、但知識眼界欠奉;內地港漂卻一應俱全。或許時代變,建制派都要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