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繫之舟●憲法日學到甚麼?

不繫之舟●憲法日學到甚麼?

許多人都說12月2日和3日發生太多事,難以承受。先是黃之鋒等因干犯未經批准集結罪被判入獄。此罪因不涉衝突,較「非法集結」為輕,判刑一年是否合符比例?翌日,黎智英等被政府起訴欺詐罪,指他涉嫌違反租約條款,國安法指定法官將他還柙至明年4月。他所涉罪行如何與顛覆政府和分裂國家拉上關係,這種關押算不算濫權?同日,許智峯宣佈流亡海外,政府隨即將他及家人銀行戶口凍結,輿論譁然。因為這些新聞太具爆炸性,許多人沒留意到快必譚得志亦在同日上庭。他因痛罵政府已被關押了3個月,結果法庭決定繼續還柙至明年5月。究竟基本法保障的言論自由、普通法的無罪推定原則是否已不復存在?

當市民驚魂未定,在猶豫應先申請移民還是將資金調走時,翌日見到林鄭在電視上一臉灰黃,指摘「別有用心」的人士污蔑國安法破壞一國兩制,認為要同時重視中國憲法和基本法才能「行穩致遠」,現在是正本清源、糾正錯誤的時候!原來12月4日是憲法日,當天有愛國學校校長手持中國憲法和基本法兩本小紅書主持升旗禮,與學生高呼「我是中國人!」但憲法的本意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規範國家不同權力機關的職權,目睹完前一天發生的事件,這種空洞的愛國口號便能掩飾憲政的崩壞?

我政治不正確,好奇心驅使我從女兒的舊書堆中撿出一本《Our Country’s Presidents》,看看美國人如何教小孩認識他們的總統和憲法。這本由National Geographic出版的Scholastic讀本由美國首任總統談到奧巴馬,起首便戳破華盛頓「誠實的傳說」,指他孩提時向父親承認自己砍下櫻桃樹的故事是後人杜撰。

民主制度貴在制衡權力

美國歷史上當然有許多偉大的總統,但被腐敗和醜聞纏身的亦不少。譬如哈定和尼克遜都被指貪污舞弊、以非法手段打擊政敵;而傑出的總統如傑佛遜、羅斯福、甘迺迪和克林頓都傳出過性醜聞,甚至弄至國會彈劾。原來初中生已經要學習面對人性的弱點,明白到民主制度不保證選出完人而貴在權力的制衡。正如麥迪遜總統所言:「如果人是天使,根本無需要政府。」

書中介紹美國民主的發展,精英主義的總統選舉人團制度如何被普選票所主導,而奴隸、女性、黑人等如何通過抗爭獲得投票權。書中亦介紹美國的三權分立,總統和國會互相制衡,最高法院亦可對立法和總統行政命令進行覆核。威爾遜在第一次大戰後鼓吹成立國際聯盟而獲諾貝爾和平獎,但他竟然無法說服自己的國會讓美國成為締約國,這種事情在中國是匪夷所思的。

美國是超級強國,總統舉足輕重,但其權力須在憲法框架內運作。總統需與國會有良好的溝通、與反對派進行妥協才能順利推展政策。美國歷史上傑出的總統都甚謙卑:華盛頓認為許多細微的小事最後可帶來重大的改變、奧巴馬每天都花時間看10封國民的來信、亞當斯說是時代選中了他這個凡人、塔虎脫說他忘記自己曾任總統,而以擔任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為榮。傑佛遜在臨終前將自己一生成就刻在墓碑上,竟然沒有出任總統一項。排第一的,是他參與起草美國獨立宣言,第二是他成功推動政教分離的法律。他念茲在茲的,是保障公民天賦的生命、自由和尋求幸福的權利,總統的權力只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

美國任期最長的總統是羅斯福,12年來深受國民愛戴;最短是夏理遜,只有一個月,原因是發表了一篇太長的就職演說,受風寒而死。林鄭許久沒有在露天地方演講,升旗禮也是在室內看直播。她最近說已回復信心,幾時會公開向市民演講,解釋我們天賦的權利如何在新憲法秩序下得到更大的保障?

陳健民

佔中發起人,以筆為劍,不忘山水。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