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人憂立法:僱主「請男好過請女」

廣告人憂立法:僱主「請男好過請女」

廣告行業壓力極大。廣告人姚冠東見過女同事在「嗰幾日」撞正死線,做到面容扭曲,相當痛苦,「見到都覺得佢哋慘」。但另一方面,夥拍同事sell橋時,若遇上客戶「發啷厲」,散會時會唱首自創的Jingle自娛:

人人姨媽到暈,姨媽到佢哋有分數;人人姨媽到暈,姨媽偏未到。

「我哋成日都會賴落呢樣嘢(經期)度。」

經期與女性心情波動的關連雖然不少港人都注意到,甚至有部份人會將「M到」和「發脾氣」劃上等號,但社會對女性是否需要月事假的討論仍是非常初步。記者訪問了不同行業的僱主,發現他們對月事假有顧慮,對潛在的成本上升和反效果表示擔心。亦有僱主實行月事假政策多年,未見對公司營運造成障礙。

■袁彌明則認為由僱主彈性處理會更佳。資料圖片

美容業袁彌明:應彈性處理

香港女青年商會在今年8月發布過有關法定月事假的調查報告,顯示有九成受訪僱員和七成受訪僱主支持法定月事假。但由於調查並非以隨機抽樣形式進行,依賴受訪者主動參與,有83%受訪者都是女性,結果未必反映香港整體情況。

記者嘗試微觀了解本港僱主的看法,訪問了來自七個行業的八個僱主,當中六人對法定月事假持反對或中立態度。

廣告公司負責人姚冠東雖然常見女同事受經期不適影響工作,但他不贊成設立法定月事假,認為中小型公司人手短缺,若要處理每人每月的月事假,難以找人頂替,而且他亦擔心會對女性在職場上的競爭造成反效果,有僱主會因此覺得「請男好過請女」。

主要聘用女性的美容零售公司創辦人袁彌明亦認為月事假會加重人手和成本負擔,「一個女性就多咗12日假」,同時又會令某些僱主傾向多請男性。經營多間餐廳的林瑞華亦表示作為商界代表,不會贊成這種突然增加經營成本的假期,認為應該讓公司彈性處理,「真係影響到(員工工作)就可以(放)囉」。

同樣來自飲食業界的黃傑龍則表示第一次聽「月事假」,未曾有過深入思考,對此抱開放態度。現經營口罩廠的潘焯鴻認為月事假在概念上正確,「既然佢係痛,影響到集中力,咁做錯嘢嘅風險都大,公司都有成本」,值得僱主考慮。但他對法定月事假表示中立,因製造業人力成本很高。為照顧員工的各種需要,潘的口罩廠比一般工廠的休息節數多一倍,每個多小時就有一節。

人力資源顧問張慧敏認為法定月事假在港不可行。撇除成本和人手問題,張認為一定會有人濫用,同時在勞資缺乏互信下,不少僱主會對請假的員工諸多質疑,在申請和批核的過程造成爭拗。張認為,可以適當調配崗位處理職員經期不適,「佢定期有咁嘅問題,但佢係一個前線,咁佢係咪適合喺嗰個崗位?但如果係文職嚟……咁你可以安排佢work from home,或者過後做返多啲,我覺得係可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