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油光汁滑香噴噴半隻炭火燒鵝,想起黎先生⋯⋯
11/11光棍節之前,製作特輯的「同事」邀請前往將軍澳協助。事後同往樓上體驗蘋果大廈著名的Canteen,點了一份鵝髀套餐,貪戀背後鏞記提供的光環,同時感受聞說黎先生資助原價一半的體貼,讓員工以平實價享受名店出品。
反正疫情,四月後,威靈頓街鏞記老店即開始多年難以進行的大型裝修,預期七月完成。
也因疫情,政府部門斷續留家工作,影響了商鋪裝修的嚴格檢測進程,從預計的七月望到頸長,不少長年貴客及關顧朋友開始質詢:鏞記經歷多年被翻雲覆雨的慘痛,是否意興闌珊,借疫情跟大眾說再見?
怎會?
掌舵人禮哥面對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仍挺胸面對,耿耿於懷:莫讓老父七十多年前創業來到第二代即付諸流水!
踏上十月漸告清晰,重開先行於八樓「嚐真會所」。踏上十二月,地下大堂工程完成,重開。二樓將於十二月十五號重啟。餐飲在四樓至繁密,回憶至多;論密切?怎及面對街坊街里四海訪客社會各階層數十年的地下層?尤其面街大玻璃背後吊起密麻油光立立令燒鵝肥叉滷味,吸引無限的通透展示幕牆。
回港初出茅廬住蘭桂坊,從山上滾落鏞記不用兩分鐘,經常幫襯人山人海排隊輪購中環人心頭好:燒味盒飯。及後透過工作與甘家上下漸熟,午餐時間大堂中間總會見到甘老伯與三名兒子:成哥、禮哥、岐哥並名店高層邊午飯邊商談⋯⋯這片溫馨風景如風過耳,已成永恆。
積極保留鏞記大廈,有其無可比擬的使命;明火炭爐!
鏞記擁有中環商廈林立獨一無二的明火燒烤炭爐牌照,若然一、二、三推倒重建變身六、七十層商廈,樓下重組鏞記不是不可能,店主肯定荷包更盛。捨不得前人創業維持下來的傳統明火炭爐,其他店子燒得如何出色,卻欠缺這份獨特。禮哥更強調:不像過去在玻璃窗前掛滿燒鵝,只怕一些早前燒好不小心溜後,讓客人吃到不夠新鮮不香脆的名物,餘下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