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寄宿學校瘟疫大撤退,各校的香港學生獲通知可以提早離校返回香港。聖誕新年,都可以在香港與父母團聚,當然先要在酒店隔離十四日。
許多港太家長,以為小孩回香港隔離,好像坐牢一樣。用手提電話FaceTime探監:東問一句吃不吃得飽,要不要媽咪代叫Deliveroo外賣送上房間,如果要,是要八安士安格斯牛扒,還是台灣某名家牛肉麵;還是照顧孩子在英國幾年習慣了西式口味,應該叫意大利肉醬粉;還是做父親的會想到不要把孩子慣壞,既去了寄宿學校幾年回來,飲食適宜簡單一些,太興餐廳套餐A或B,例湯之外,選擇是叉燒飯或星洲炒米?
夫婦可以為兒子酒店隔離期間送外賣的一張菜單小吵一場。近日還加上銀行的離岸戶口開在匯豐倫敦,到底安不安全;還有新年之後讓子女再回英國讀書會不會增加染疫風險。許多中產家長,為此增加磨擦。
我最近做錯了一件事,多嘴問了一對兒子由英國寄宿學校回來隔離酒店的父母:「若想知道英國寄宿學校有沒有水準,請問你的孩子隔離那兩星期,有沒有問你替他買幾本書?」
家長朋友一楞。我說:「若是英國的寄宿學校維持百年來的質素,孩子回香港接受酒店隔離,不但不會還有過度活躍症的浮躁不安,還會向父母遞一張書單,若指定要奧威爾的小說『動物農莊』、赫胥黎的人文科學散文集、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雜誌(雖然有人在網上傳遞盜版,但你的兒子高傲地說,他尊重知識產權,拒絕分享電子版,他prefer印刷本),他還order當代新進小說家Hilary Mantel的新作『鏡光緣』(The Mirror and the Light),說上飛機太匆忙在倫敦買不及,叫父親去香港的誠品看看有沒有——如果兒子在隔離期間,能向父母提出一個這樣的綜合要求,而不是在星洲米和麥當勞雙層芝士漢堡之間作出抉擇,那麼恭喜你,你一年四十萬元港幣的寄宿學校學費,就沒有白交了。」
朋友馬上用電話WhatsApp問禁閉中的兒子:有沒有帶幾本書回來讀?孩子當然說沒有。父親在電話中教訓了幾句,孩子不忿頂嘴,父子又吵了一場。
連伊頓的學生也未必有此通識慾望。不過不要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畢竟幾十萬元學費,看錢份上。